出得富海县,一路全是戈壁滩了,一望无际,整个视线里只有长长的马路,四周根本没人烟,有的只是无穷的沙土。好在经过如此枯燥的路途中还看见了在卡拉麦自然保护区里的普氏野马,一种已灭绝现被人工培养出来的从小就放养在自然保护区的马。 远远的见一群如黑豆似的的东西在遥远的天边悠闲蠕动着,被告知这就是普氏野马时,纷纷要求下车去瞧瞧,只是说不能靠太近,马很容易被惊吓然后逃走的。   野马也许才是最后的“天马”。它一小时可奔跑60公里,还有着连续奔跑四小时的耐力。北疆准格尔盆地沿乌伦古河向东延伸到北塔山附近以及外蒙古西部大戈壁的草原都是准噶尔野马的故乡。1876年沙俄探险家普尔热瓦斯基首次在新疆奇台古城至巴里坤的戈壁上发现了俗称“蒙古野马”的准噶尔野马群,并开始大肆捕杀制成标本。后被定名为“普氏野马”。欧洲人随后也纷至沓来,1887年先后在准格尔盆地盗猎野马幼驹100多匹运回欧洲,后存活下28匹。大量的偷猎加上生存环境不断恶化,致使野马濒于绝迹。在二十世纪70年代原产地的野马彻底绝迹。     纵横荒原的野马与家马的明显区别是四肢下部均为黑色。野马性凶野,触觉和视觉非常灵敏,警惕性高。每年4到8月是野马的繁殖期,寿命一般会有30年。经过公平而又血腥的大比拼后,野马群也会产生出骁勇骠悍的首领。头马也会妻妾成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