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西路上,国宾酒店附近,旅店,餐厅一应俱全。所住宾馆的MM推荐了这家“三个幺”。本想在这边尝尝巫山特色菜,却没发觉,后来得知,当地菜都是些家常菜,再就是火锅串串了。在巫山的几天,大都在这边用餐了,家常菜实惠,还给发票,人均不过¥20。各种素菜,各式豆腐都吃过了。一个印象,家常味儿,但吃得出来,油还是可靠的。喜欢吃的,首推送上的咸菜丝和包菜泡菜了,咸菜丝加了些麻油,香,还不太咸,包菜做成的泡菜,很入味,第一次,我们一共要了三碟,老板都痛快地给端上了。素菜里,豌豆尖很嫩,还加了些蒜蓉,有淡淡的蒜香,苕粉皮可比平日里见到的苕粉宽不少,尽管不下饭,却挺好吃,尖椒腐皮,与麻辣味重者不同,是清香派,也是我们公推的好菜,虎皮辣椒,烧得软软的,很有味,双椒磨芋丝,以青红辣椒丝来点缀,很是养眼,不过有种怪怪的味道,就像豆汁一样,不是每个人都会开心,酸水土豆片,青椒土豆丝,红烧茄子,青椒茄片,麻婆豆腐,家常豆腐,都是些无功无过,也不致大跌眼镜的家常菜。还吃了次早餐,有面条和炒饭,是用玻璃钢大碗装着,实实在在的重庆味。巫山可谓民风朴实,要是饭点儿,您最好不紧不忙耐心等,因为她们都是按先后顺序给每一桌做菜的,晚来的得等前面食客的菜上齐了才轮到自己。老板娘每次都亲自送上茶水,为我们一一摆好碗筷,欣然送上咸菜和泡菜,习惯了大城冷漠后,猛然间受此礼遇,心里暖暖的。老板娘人也好,店里没有魔芋丝,老板娘说下次可以专门买些,第二天我便有幸尝到了双椒魔芋丝。老板娘还说,他们可以送餐的,你们打电话就行。暖心的总是那些小细节,我知道为何他家生意总是好些了。PS,小店早上八点开门营业。————————————————————————————————————。不曾想,这么快又来巫山,依旧习惯到“三个幺”吃饭。店家新做了泡菜,是红皮白瓤的白萝卜,格外酸爽。新年赶上巫山停电,于是有机会在他家享用烛光晚宴,多年不曾有的场景,山城啤酒的酒瓶当灯座,没想现在的白蜡烛那么细。好不容易等到了店家自制的腊肉,是用辣椒炒的,没有鲜艳的色泽,看起来更像回锅肉,但入口不腻,还有明显的烟熏味,真的是不折不扣的腊肉,份量足,20元,真实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来我们有吃遍店内菜品的机会了。干煸四季豆,颜色翠绿,看着清爽,入口很嫩,双椒核桃肉,是辣椒和泡椒丝,和猪头上最嫩的那部分瘦肉切片爆炒,肉是卤制的,又细嫩又有味,泡菜耳朵,酸爽泡菜和卤猪儿多切丝炒,软韧的胶质,很有味的一道菜,尖椒盐菜,就是梅干菜切碎,和上尖椒段儿爆炒,一道扎实的下饭菜,烧茄子广椒,是用火将长茄子烧熟,扒去外层焦皮,拆成条,和切条的广椒一起,淋上菜油和酱油等佐料,凉拌吃,广椒很嫩,脆香爽口,茄子有股烟熏味,还第一次在外面尝到这特殊的样子。越来越觉得,这边真是品尝家常菜的好去处,15元的泡椒鸡杂,泡菜耳朵,泡椒拱嘴儿,都是最好的例证,虽然都是简单的卤菜来翻炒,可每道菜都做得美味,份量还实诚,绝不用扯出“青椒炒肉”的修辞手法来阿Q自己。20元的香菜牛肉丝也是满满一大盘肉丝,这么足量的菜,在武汉是很难吃到的。他家鱼香茄子,烧得浓油赤酱,香浓重口,还不太甜,算是我们在巫山吃到的三次中最棒的了,不禁想起8年前在泊头吃到的红烧茄子。在巫山,人们会煮一种米饭,将玉米细粒和大米一起蒸,淡黄色,很特别,在他家也尝到了,就是玉米粒太细了,没尝出那种玉米香。点了腊味青菜玉米羹,腊肉切成细丁,加上青菜碎儿,和玉米面一起煮粥,微微有些咸,加些米饭吃上一碗,暖暖的,冬季吃正好啊。点这道菜时,老板娘有些犹豫,大概很少有人点这道菜,并且这里很少吃玉米粥的,吃过饭,老板还告诉我们,如果有香芹菜,这道菜就更好了,今天用的是青菜,就没那么香了。以后自己想做,肯定要用香芹菜。老板还说,发票中奖了可以找他们兑奖。他们真实在,实诚得可爱。我们回去后刮开发票,居然中了25块,创收了。年前巫山最后一餐,点了排骨汤锅犒劳自个儿,¥48,送了一大盘配菜,猪血,豆腐,洋芋,青菜都有了,猪血要多煮,汤汁会渗到猪血的气泡孔内,咬一口,迸汁水呢,就是不太好夹,排骨挺紧实,到之后才感觉有味,看来是最该煮的,可惜没有冻豆腐,不然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