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元朝的“东岳仁圣宫”到明朝的“东岳庙”,又在清朝历经了重建与重修,经过数次雷火焚烧沧桑之变,东岳庙于1999年正式对外开放至今,人们仍能被其辉煌庙宇建筑和宏伟气势所折服震撼。早于东岳庙的那株福树(寿槐),也依旧傲然挺立,郁郁葱葱地扎根于瞻岱门庭院中,见证了北京的历史沧桑。 “东岳仁圣宫”到“东岳庙”。“千年的松,万年的柏,不如东岳庙的老槐摆一摆”,这是老北京人常爱念叨的顺口溜之一。里面提到的东岳庙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的北侧,是道教正一派在中国华北地区的第一大道观。历史上因东岳庙位于齐化门外,是大都通往漕运门户通州的要道,因此这里商贾云集,更促进了香火的兴旺。 始建于元延祐六年(1319)的东岳庙,于至治三年(1323)完工,被当时的朝廷赐名为“东岳仁圣宫”。明代年间,“东岳仁圣宫”被改名为“东岳庙”。又分别在清康熙和乾隆年间,历经了重建庙宇与重修的沧桑变化。东岳庙于1995年恢复,随后北京民俗博物馆正式建立。一年后北京东岳庙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9年东岳庙正式对外开放。 走进东岳庙,被其壮观、宏大的气势与规模所震撼。在布局上,东岳庙被分为正院、东院和西院三个部分。其主要建筑均集中在正院的南北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有琉璃牌坊、山门(已拆除)、棂星门、瞻岱门、岱宗宝殿、育德殿和后罩楼等,形成了“六进院落”的格局。 先有老槐树,后有东岳庙。在老北京人常说的东岳庙顺口溜里还提到了“摆一摆的老槐”,而它正是京城十二名槐之一的东岳庙寿槐。这株老槐因为灵气十足,当地居民更喜称之为“福树”或“寿槐”。有关这株寿槐流传着这样一个习俗,如果百姓摸一摸老槐,并在树下绕上三圈,可带来福气与吉祥。 由于寿槐是北京市一级古树,至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其年龄比东岳庙还要大很多。因此它堪称是东岳庙里树龄最长的槐树,可谓是先有老槐树,后有东岳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