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网红打卡地——玉津桥 玉津桥飞跨在寺登街东面的黑潓江上。津真是玉,到此方知水有源
沙溪网红打卡地——玉津桥 玉津桥飞跨在寺登街东面的黑潓江上。明朝时期,这里原有一座木桥,1639年徐霞客旅游到此,曾从木桥上走过并将足迹记载到他的游记里:“沙溪之水流其东,有木梁东西驾其上,甚长”。那时,江水曾好几次冲毁木桥,断绝两岸交通,殃及人民,“百姓多有怨难”。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当地又将其改建成石板桥,当时,赵州师荔扉先生在剑川办教育,在桥上题联:“石可成梁,从今不唱公无渡;津真是玉,到此方知水有源。”这即是玉津桥桥名的来了。现在所看到的玉津桥是民国24年重建的。玉津桥为南连大理地区的第一桥,是所有南来北往马帮的必经之路。 玉津桥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几百年来几经坍塌和战火的破坏,于1931年,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沙溪民众募资再建古桥,白族著名学者赵藩为玉津桥的重修专门撰写了《修桥募引》。津桥跨空12米,高6米,桥长35.4米,宽5米,石柱石板护栏。拱顶上有石雕鳖头,雄视黑惠江上游,另一侧是石雕鳖尾连接黑湛江下游,护栏尽头有四只“娃娃鱼”石雕。古桥头有一碑廊,大埋石碑内容为《修桥募引》,记录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