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或是一种时空交错间被惊艳到的感觉?是这艘船,还是这部剧,亦或是船上邂逅的人和事
但别急,现在才刚好演完90分钟,还有18分钟将是一场狂欢派对式的尾章。
告别二层客舱,观众们直接登上「知音号」的顶层露天甲板,不知不觉,我们已随游轮从码头航行到了长江中心。
初夏的江风带着丝丝凉意迎面吹来,目光环顾四周,夜色中的江城已然万家灯火,水面映照出绚烂的波光,滨江的高楼大厦和横跨两岸的长江二桥披上璀璨的霓虹,它们连成巨大的城市荧幕,上映着动感十足的灯光大秀。
一瞬间,我们又回到了那个熟悉的 大武 汉,伴随着现场乐队的深情演奏,人们聚集到甲板中央相拥起舞,把自己的故事写进《知音号》,历史与现代在这一刻毫不违和地融入到跨越时空的梦幻中。
好戏终有散场时,9点20分,「知音号」载着意犹未尽的船客重抵汉口码头,大家放慢走下舷梯的脚步,似乎还想在甲板上徘徊一阵……究竟他们恋恋不舍的是什么呢?是这艘船,还是这部剧,亦或是船上邂逅的人和事?更或是一种时空交错间被惊艳到的感觉?
相信每一个《知音号》的「哈姆雷特」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而《知音号》也正因为这种千人千面的众见与共谋,使貌似各不相干的故事和独立的个人,相互叠合在一起,形成一张拓扑结构的叙事网。
每个人都是网络的中心,都有资格让自己的经历变成戏剧的段落,就好像你觉得《知音号》的主线剧情偏弱,但其实观众自身在船上的偶遇、惊喜、难忘、错过正是一部体验剧最好的故事。
或许,在「知音号」上的108分钟,比观剧更令人心动的是饰演一个身处民国时代的自己,恰好赶上一趟晚班的游轮,在夜色流光的长江中航行,于外穿越城市,于内穿越时光。
在导演樊跃的构想里,无论是戏剧还是旅程,都是触发情感的载体,用以寻回生活的本质,用他自己的话说:「借江水,借船、借一次旅途,最后抵达的是观众自己的内心和记忆。」
◆ ◆ ◆ ◆ ◆
我写了很多游记,却很少讲关于 武汉 的故事,可能缘于我就生于斯长于斯,城市对我来说像一个透明的介质。但其实我最不该忽略的就是家乡,我的旅行始于斯也归于斯,如果其中某个地方值得我去写,那反而比外地博主推荐来得更加熟稔和深刻,所以今后,我会更多地跟你们聊聊 武汉 ——这座刻在我基因里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