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山两塔一座楼一江水三坊七巷六大寺~》中提到的 忠懿闽王祠 攻略
碑文意在记录王审知家世及其治闽功绩,是闽王祠内最古老的一座石碑,郭柏苍称之为“天下四大碑之一”
闽王祠原为五代十国时期的闽王王审知故居。
福州闽王祠,即忠懿闽王祠、闽王庙,是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庆城路的一座祠堂建筑,主祀五代闽国国王王审知。 闽王祠址本是王审知故居,后晋开运三年(946年)改为庙, 宋开宝七年(974年)吴越刺史钱昱奉钱俶命重修府第为忠懿闽王庙,祀王审知。北宋时的公元976年(开宝九年)重修, 元代庙毁。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奉旨重建,改称闽王祠。现建筑为明代所建, 清末及民国初重修。
在古代,为了缅怀王审知劝农的教谕,福州当地的郡守在每年立春会率当地官吏来闽王祠取土捏制春牛,以进行发动春耕仪式。
前东西侧曾有牌楼式跨街宫墙(俗称东西辕门),祠为红墙青瓦,坐北朝南,辟三门,中门前一对石狮,旁有抱鼓石。大门上一碑:“奉旨祀典”,碑下一额:“忠懿闽王祠”,左右二仪门。大殿木构,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前面为长廊,后面为殿堂,额“功垂闽峤”,中供闽王塑像。祠内保存唐碑一、宋碑一、明碑二。殿西尚存董太后享堂一处,面阔三间,进深五柱。
五代时的“重修忠懿王庙碑铭”于976年(宋开宝九年)由福州刺史钱昱所树立,由摄闽县丞林操书丹,现嵌于闽王祠后墙。
碑身为圭形黑色页岩为料,高3.58米、宽1.8米,龟趺座高0.45米,宽1.83米,残长1.9米,碑文采用楷书,记载了王审知生平功绩及修复该祠的缘由。该碑原来在庙前东侧,民国时倾倒断裂,于是被嵌入后墙。
前庭有一座碑亭,亭中树立有刻于906年的唐代“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是闽王祠内最古老的碑刻。碑文意在记录王审知家世及其治闽功绩,是闽王祠内最古老的一座石碑,郭柏苍称之为“天下四大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