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觉得无趣,那么给你一点小小的拍摄建议 【小贴士】 1、清晨:人很少,拍风景和拍人像都很不错
离开锦里,来到了宽窄巷子。 宽巷子古街市位于成都市蜀都大道西端金河宾馆北面,东接长顺上街,西通西城根街。全长约500米。是一处独具老成都民居特色的文明街。房舍大多建于民国 初,少数建于清末,大半是两个天井即前、后两个四合院式的平房。八字粉墙,红檐青瓦,大门前两侧一般还残存着蹲放石狮、石鼓的石墩,门楣上雕着金瓜、佛 手、寿字等饰物,屋脊有残存的泥塑兽头等。临街大门内还有一道绘着金线狮子的四扇中门,若无庆吊大事,中门不开,由侧门进出。为成都旧居的实物档案。

这里也种满了银杏,青瓦之上同样覆盖着一层金色。


宽窄巷子里依然有不少的私家宅邸,现在这里的地价已是不菲,所以仍然住在这里的居民,房子本身便已经是一处景点,但大都会挂上“私人宅邸”的牌子以示游客不要随意入内。

这里既是游客的必到之处,也是周边的成都市民闲暇散步的场所,只有满地的银杏叶才知道青石板路见证了多少的脚印和步履。



糖艺在很多地方都已经是被列为濒临失传的技艺,用糖汁在大理石板上作画,惟妙惟肖的动物或者人物,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乐得品评一番。对于现在的小孩子来 说,还有机会看到真正的艺人在街头表演售卖,但再过上十年,是否还有人能够传承?那时候的孩子们,又该再哪里见到这样的民间技艺呢?



宽窄巷子,其实并不仅仅是宽巷子和窄巷子,还有一处井巷子,少有游人前往,却也有一些有意思的店铺和景点,若是有兴趣,不妨去探究一番。 井巷子紧邻窄巷子南,清满城时名为如意胡同,后因巷北有明德坊,又称明德胡同。辛亥革命后改为井巷子,并沿用至今。“井巷子”因康熙年间凿下的一处古井而得名。 井巷子文化墙,选用了十二幅黑白老照片,按照人、物、景的实际大小复制,局部以雕塑的形式出现,从画面中延伸出来的人物的胳膊腿,民居的屋檐房角,鸟笼、蔬菜,以及人的形貌、神态恰到好处地与墙体和临街的马路浑然一体。

角落里的小花,斑驳墙面的背景之下,却丝毫不显得突兀,反倒是为深秋带来了一丝生气。假如你认真的看到了这里而没有觉得无趣,那么给你一点小小的拍摄建议 【小贴士】 1、清晨:人很少,拍风景和拍人像都很不错。 2、下午:特别是出太阳的下午,来宽窄巷子会很挤,很多人在茶馆喝茶,打牌,掏耳朵。这是宽窄巷子最成都的一个表现。来一杯盖碗茶,晒一下午的太阳。这时候,就不那么适合拍照啦。 3、晚上:宽窄巷子里有一些酒吧,经常会举办各种各样的party,价格和品质都不菲。当然,环保一点的办法是,吃过晚饭之后到宽窄巷子散步,很惬意。很悠闲。 4、如果周末来,在井巷子还能看到创意集市哦。


在锦里,不去吃小吃就是最大的遗憾。比较出名的与好吃街的荞面、三大炮、牛肉焦饼、黄醪糟、糖油果子等等。色香味的甜水面、凉面、卤菜都不错。还有一家卖油炸臭豆腐、洋芋的,也是四川的名小吃。 锦里有许多在成都市区很难买到的附近郊县的特产。张飞牛肉,产于四川阆中,外表呈黑色,不大好看,内呈牛肉本色,用上等牛肉拌以特制香料制成,味道独特。汤麻饼,产于四川崇州。 另外还有久久鸭脖子、牛肉豆花、三合泥、糖油果子、撒尿牛丸、臭豆腐、油茶、牛肉焦饼、酸辣肥肠粉、荞麦面、钵钵鸡等小吃。总的来说,锦里街上的小吃口味地道,价格实惠,来锦里您一定不要忘记品尝。

四川小吃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各具风味。锦里小吃街,将川内各地名小吃悉数收罗于街内,现场制作,现场叫卖,有的吃,有的看,真的好吃看的见。



这是为圣诞节准备的几只北极熊,不算精致,但是懵懂友善的表情还是让人忍不住生出喜爱之情,至于孩子们,恐怕就更是无法抵挡了。





此拴马石位于窄巷子32号门头的老墙上,离地约1.2米。已风化斑驳。宽窄巷子仅存三个。百年前这里曾是北方满蒙八旗及家属的居住地,有骑马出行的习惯。拴马石是北方文化在川西的符号性表现。

这匹马就拴在拴马石上。马踏着前蹄,回首目送离去的主人。其情依依。其实这是艺术家的杰作,是艺术的再现:马首和左前蹄为雕塑,其余马身则绘画在青砖墙上,活灵活现。



相比于金黄色的银杏叶,如此色泽的阔叶更加能代表大多数人心中的深秋吧,记得小时候,每天的上学路上总有一条林荫道,每到秋天地上便是厚厚的一层梧桐落叶,踩上去沙沙作响,不刺耳,反倒是更加让人感受到周围的安静,连同学在周围嬉笑打闹的声音也变得遥远。

有时候,多希望这是一个长达10年的梦,现在醒来,自己还是在教室里,阳光夕照在桌面上,作业还没有做完,教室里已经空无一人,然后手机响起,是朋友约自己吃饭的短信……

严格的来说,我更加喜欢宽窄巷子的感觉,这里的生活气息更加浓厚,没有锦里的浮躁和喧嚣,这里更多的是沉静和一丝莫可名状的伤感。

某个二楼窗户上摆放的花瓶,这样的白莲图案吸引了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配合着蓝印花布般的底色以及藤编样的釉色,真心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

这是一个石墩上的浮雕,虽然面容模糊不清,但是人物的动作依然栩栩如生,服饰上的褶皱以及发髻纹路都依稀可见。

九一堂是宽窄巷子里比较古香古色的一个餐厅,同时也是可以欣赏戏剧、古琴、古乐等中式文化表演的一处地方,很多细节上的设计都非常人性化,同时也没有影响整体的布局,总之,至少我是很喜欢这个LOGO的。

宽窄巷子里的一家高端餐厅,公馆菜,可听说在开业一年多之后已经歇业了,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却是做得非常古香古色,记得当初我去的时候,还有一位老大爷站在门口揽客,穿的是晚清的服饰哦。不知道现在的公馆菜是什么样子……

这应该算是所有照片中背景最为干净的图片之一了吧。在深秋还能保持着开放的花朵,可惜自己不是植物学家,不知道这株植物的名称。

这是在宽窄巷子里的一家免费参观的小博物馆,里面陈立着一些石玺、皇帝御笔等文物,看不出太大的端倪,却是能从中看到那些久经摩挲的沧桑。


如果没有记错,这是一家店名,却是很容易让人想起冯唐的《不二》



夜色已深,从宽巷子离开,结束了这次蓉城之旅。 说是细细体味,最终却也还是匆匆而过。 没有了在丽江的那种闲散和惬意,想来还是心境不同了吧。 可走在路上这件事,始终还是放不下,也许有一天,重新出发,去更远的地方看看未曾见过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