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23公里以上、占地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的阿莱奇冰川,毫无疑问是阿尔卑斯山本尊中的1号冰川,那么2号冰川是谁呢? 当齿轨火车缓缓驶离采尔马特,奋力向上攀爬的时候,这个问题从我的脑海中一闪而过,但是很快便烟消云散,相比少女峰登山火车便宜得多的价格,以及数天前那名不副实的欧洲之巅,让我对终点站戈尔内格拉特(Gornergrat)始终没有报太多期望 或许那里会有一些雪地,能看到几座乏善可陈的山峰,估计会和少女峰那边相差无几;唯一比较期待的,就是到达终点站后立刻往下徒步,走到Rotenboden附近去看那著名的马特洪峰倒影;直至海拔升高到环绕在采尔马特四周那些白雪皑皑的山峰从山脊背后露出头来,我一直都是这么想的 站在戈尔内格拉特山顶,作为一个山岳控而言那种被忽悠的无名悲愤,如同从罗莎群峰(Mont Rosa)倾泻而下的戈尔内冰川(Gorner Glacier)般无法阻挡——这是一个能完爆少女峰景区、甚至能叫板ABC的绝妙观景台,但是为何相比于少女峰却如此默默无名 20多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阿尔卑斯高峰环绕在戈尔内格拉特的南侧和西侧,恐怕欧洲再也没有第二个这样的观景台,能够如此酣畅淋漓地一览阿尔卑斯山脉最壮丽的部分,或许有人觉得海拔4000多米不算什么,确实,从绝对海拔上来说确实不算很高,但是她们与山脚下的采尔马特相对落差,在10公里的范围内就达到了3000米以上,这就是件相当强悍的事了 然而很令人费解的是,我从没有在网络上看到过这些山峰的图片和介绍,哪怕其中有阿尔卑斯山本尊中仅次于勃朗峰(Mont Blanc,4810m)的第二高峰罗莎峰(Mont Rosa,4634m),即使有人到那里去玩也是草草了事般的一笔带过 至于其中的原因,我只能归结于高山文化属于一种极小众文化,关注度低是一方面,由于自然环境的相对恶劣,本来能上那种极高山的人就是少数,而纷繁复杂的系统和名称又使得大多数人难以理解,就好比我回到魔都,指着照片跟别人说,这是什么山脉、那是什么峰,对方往往是一头雾水,基本上与对牛弹琴无异 不过无论如何,这些终年积雪的山峰都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正是发源于她们的众多河流孕育了此次人类文明的发展,以至于我们无论走到地球上哪个城市,都会发现深刻的逐水而居的痕迹,所以我觉得,了解、认识这些山峰,不仅是对大自然的尊重,更是对我们所拥有的生命本身的尊重 此时,我想到了在火车上划过脑海的那个问题,而答案就与阿莱奇冰川一样,就静静地躺在眼前的山谷之间——长达14公里的戈尔内冰川(Gorner Glacier),是继阿莱奇冰川之后、阿尔卑斯山脉的第二大冰川作用区,她与雅鲁藏布江源区的杰马央宗冰川一样,是由几条冰川汇聚而成的,在山谷中走了个圆月弯刀的华丽造型 依然很令人费解的是,事后我在墙内网上搜索了一下,竟然查不到任何一张能反映戈尔内冰川全貌的照片,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才会对能在戈尔内格拉特看到这条冰川呈一无所知的状态,在预想之中,我一直认为戈尔内格拉特会是一块平坦的雪地,而实际上,它是一座最靠近罗莎峰群的孤立岩峰

(一列正在下山的Gornergrat登山齿轨火车)

(Gornergrat观景台可以看到众多阿尔卑斯山中的四千米级高峰)

(群峰环抱中的Gornergrat山顶只有一家酒店)

(Gornergrat全景,最左侧的就是罗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