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一位体态微胖动作灵活的老绅士,我来到了此行的最终点,也是魂牵梦绕的地方——简奥斯汀的家。 “There could have been no two hearts so open, no tastes so similar, no feelings so in unison, no countenances so beloved”多年前读到这句话时,我热泪盈眶,对于一个花季雨季的女孩子,在那时接触到的很多事情是影响一生的。这段话在十七岁的年纪被铭记,甚至成了我今后部分的爱情观。这话出自《劝导》,正是简在巴斯写就的,次年,简去世,享年42岁。

对于简的喜爱,源于她字里行间的细腻情感、内心变化的精妙描写,这样于细微之处见分晓的手法是女性作家的专长。而与她的六部作品相辉映的,是大段大段18世纪中期英格兰无尽的自然风光的文字。与跌宕起伏动人心魂的古典名著不同,浪漫派的简并不与列夫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狄更斯争夺社会、人性、时代的荣耀,而是仅仅把目光集中在自己生活的乡村、田园,还有巴斯这座城市。

简的父亲是位中产阶级的商人,但这并未保证一家人衣食无忧,她的一个弟弟是天生残疾,且早年夭折。作为一个终身未嫁的女子,简承担起了家中大部分的义务,照顾着每一个人的情绪,以及每况愈下的物质条件。直到后来,他们已经不能独自承担房子的开支,将房子租给外人,一家人搬到了巴斯的这所小房子暂住。

简并不喜欢巴斯,在她的心里,这座城市充斥着上流社会的攀荣富贵、尔虞我诈,一场又一场关于金钱、欲望、体面生活的人间剧目天天在上演,却都与爱情无关。最后一次来巴斯,简一家还是在姨妈的资助下维持相对的体面,这位姨妈应该是《劝导》中鲁塞尔女士的原型,因为最后时期的简,生活环境和经历与最后这部小说太相似了。 作为那个时代极少数的小说家,简已经可以完全靠自己的作品支持体面的生活,甚至分担家中的一部分开销。最后一次到巴斯,简的身体已经非常差,这部小说的原稿也是在她去世后被兄长整理发表的,可以说,最后这部小说,简是用生命写就的。

很多人说简没有爱人,这是不对的,在她的故居,有这么两位面容英俊的男子画像,左边这位出现在简十七岁时,右边这位则在她25岁时,虽未成眷属,但一直都保持着非常亲密的关系。 很多文学家评论,幸好简没有嫁人,那个时代做一位独立女子着实不易,但如若嫁做人妇,也只能忙忙碌碌做一名妻子一位母亲,再无心力写就如此传世的作品。《成为简奥斯汀》也将简与爱人失之交臂的遗憾作为她的创作缘由。可,谁又想做一个简奥斯汀呢?

物欲浮华的现代生活,让一切都加速、形式,人们在开放时代活在自己的牢笼里,为了所谓的生活需求贴出标签、注上价码,出卖自己的爱情、信仰、灵魂。没有人再相信古典的爱情,没有谁的内心经得起漫长的等待,因为这个世界变得太快、选择太多、诱惑太重,也因为总有人在劝导我们,使我们相信,单身是多么地可怕、现实是多么地残酷。安妮为温特沃斯等了八年,《the lake house》中威尔为凯特守了六年,如今,还有谁再有勇气说出“my whole life is about waitting”那样的话。经过了这么久,依然坚信爱情,但不想做简奥斯汀。就像舒婷的那句“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