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戎寺为中心,里面的古迹有巴方寺、古王宫及空中宫殿、斗象台、癫王台、圣皮度寺、圣芭丽寺、十二...
参观巴肯山我们用了1个小时,10:00我们骑车去大吴哥城。大吴哥城离巴肯山不远,骑车10来分钟就到了。大吴哥城也称为通王城,是高棉昔日最大的城市之一,是闍耶跋摩七世的首都,涵盖面积9平方公里。大吴哥城简称大吴哥,以巴戎寺为中心,里面的古迹有巴方寺、古王宫及空中宫殿、斗象台、癫王台、圣皮度寺、圣芭丽寺、十二生肖塔等等。 大吴哥城有护城河环绕,是一个各边约3公里的正方形。在东西南北方有四个出入门,另外东边还有第五个出入门称为胜利之门,在被称为亡者之门的东门北边500米。南门北门和胜利之门路很宽,都可以跑汽车。胜利之门的道路直接通到皇宫。吴哥城的城门都是人面塔造型,很有闍耶跋摩七世时期建筑的风格。 我们是从南门进的大吴哥。大吴哥的五个城门外观结构都很相似,但南门经过大规模整修,变得最为完整。南门前有长长的引道跨过护城河,引道两侧是两排雕像,表现出乳海搅拌的场面:左手边挽着发迹的是善神,右手边带着头盔的是阿修罗,两排神像各抓住一条七头那伽的身体。也有说那伽栏杆代表了彩虹。 南门高23米,由3座四边刻有人面的塔楼组成。在塔门底部,各边有另一项令人赞叹的设计:一只三头象用长鼻摘食莲花,形成支柱。这个石象正是因陀罗神的坐骑爱罗婆多。由于因陀罗是天空之神,所以这项设计加强了那伽栏杆代表彩虹的意思。 大吴哥的城墙用红壤砖建成,各边都是高8米,长3000米。城墙的目的主要还是防御之用,所以比较厚重。进了南门,我们直奔斗象台,今天时间有限,先把斗象台、癫王台参观了再说。 斗象台的对面巴戎寺旁边有12座砖塔,国内旅游书上多称为12生肖塔,实际上这12座小塔是古代打官司用的,所以它的另一个名字审判塔可能更贴切一些。听蒋勋的课说:以前人打官司,把两个人分别关在塔里,两家的人在外面看着,不吃不喝,谁坚持不住算谁输。这也是一种“天狱”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