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浙江美术馆、敦煌研究院共同举办的“煌煌大观——敦煌艺术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分为“丝路明珠”、“庄严佛宫”、“风雨历程”、“发现藏经洞”、“浙江敦煌学学者研究成果展”等五个版块,其中展出自魏晋南北朝到元代最具代表性的复原洞窟7个,壁画临摹作品59幅,彩塑复制品10尊,花砖真品10件,藏经洞出土经卷真迹10件,藏经洞文献资料,浙江敦煌学学者研究成果等。另外,美术馆还同期举办“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赋彩新颜——敦煌岩彩画展”,并邀请敦煌研究院专业讲解员每天为观众免费讲解。 展览时间:2013-12-28——2014-03-16 展览地点:浙江美术馆(杭州南山路138号) 主办单位:浙江美术馆、敦煌研究院

美术馆大门口过道两侧的广而告之

杭州版的敦煌“山门”

敦煌的味道迎面而来,那就循着壁画上的踪迹,逆着时光,穿越千年岁月,回到它们最辉煌的时代!!!

去年7月份游览了甘肃敦煌,那些精美的图案,明丽的色彩,流畅的线条,优雅的造型,古老的传说,无一不在心底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那种扑面而来的厚重感,瞬间的穿越,让人仿佛置身于歌舞升平的大唐盛世,恍惚不能自已。 不到7个月时间又光临杭州“敦煌”,有缘啊!!!熟悉的、半熟悉的、生疏的一幕幕、一件件,引得娘子、儿子手舞足蹈,流连忘返。

甘肃敦煌的远程同步监控 此时此刻,远方的你们在甘肃敦煌,我们在杭州敦煌,一样感受着、震撼着、膜拜着、痛惜着……。“对艺术家而言,敦煌 是一条沙漠上的大画廊,一个千年史博物馆,一座世界上最浩大的美术宫殿;对学者而言,敦煌 是那汗牛充栋,包罗万象 的中古历史、敦煌 文献,以及壁画、彩塑、建筑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古代文明。无可否认,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敦煌 。但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敦煌 就是令人神往与憧憬的地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敦煌 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如是说;“敦煌 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陈寅格如是说。 窟的种类: 1)禅窟

2)殿堂窟

4)中心塔柱窟

涅槃像:

盛唐(公元705-781年)剃度图 (3)神怪画 主要是指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各类神话题材。有三皇、雷神、风神、伏羲、女娲、飞廉、仙人、朱雀、玄武等神怪,汉代画像石存有大量此类题材。

晚唐(公元848-907年)女供养人像

盛唐(公元705-781年)都督夫人太原王氏供养像(复原) 作品绘制的是晋昌郡(今瓜州)都督乐庭瓌的夫人王氏供养像。都督夫人雍容华贵,身量超过真人,身后率领二女和九名婢女,依身份不同身量递减。都督夫人身着织花石榴红裙,肩披多层轻绡薄縠披帛,绿色锦带长垂胸前,云髻高耸,发上簪花,并有钗梳插饰发间,身后二女或着绿裙,或穿黄裙,一梳高髻,一戴凤冠,朱白衫上,分别披有多层丝绢披帛,身后九名侍婢均着男装,各依年龄,绾结出不同发式,或捧花,或执壶,或持扇,或擎布施的奁筴,侍立于夫人小姐身后,是一幅以人物为主题的贵族妇女礼佛图。

五代(公元907-960年)女供养人像 (6)佛教史迹画 是根据史籍记载有关佛教内容绘制的壁画,是形象的佛教史资料,包括佛教圣迹、感应故事、高僧事迹、瑞像图、戒律画等。

北魏(公元386-557年)尸毗王本生故事

北魏(公元439-534年)九色鹿本生故事 这是敦煌最早的横条连环故事画。故事讲述了九色鹿王救起溺水之人,但溺水人见利忘义,到宫廷告密,并带领国王前往猎取鹿角及皮毛,鹿王毫无惧色,向国王诉述溺水人忘恩负义的劣迹。国王深受感动 ,下令全国禁捕,而溺水人则因违背誓言而周身生疮受苦。 这幅作品的构图打破了一般故事情节单向顺序排列进行叙事的方法,从画面的两头开始、画面中央是故事高潮和结尾的特殊布局,给人留下回味和想象。 (7)装饰图案 主要指绘于窟顶(藻井)、佛龛、龛楣、壁边、佛像的头光、身光、衣饰器物以及壁画背景的图案。

各种图案的藻井 难忘的经典:

北凉(公元397-439年)二十身听法菩萨

北魏(公元439-534年)天宫伎乐

初唐(公元618-705年)张骞出使西域图

中唐(公元781-848年)南方天王

晚唐(公元865-867年)张仪潮出行图

中唐(公元781-848年)反弹琵琶舞乐图 观无量寿经变中的舞乐图,画面中心舞者屈身向右,吸右腿,举起琵琶反背在身后,将动态的舞姿凝固成瞬间的永恒;两旁的伎乐,分别弹奏琵琶、阮咸、箜篌、鸡娄鼓、横笛、拍板等。这幅画面为研究唐代舞乐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也是敦煌壁画中反弹琵琶的代表作品。

隋(公元581-618年)西域商队 “西域商队”为法华经第25章《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的一个情节。画面从右至左的内容是:商队整装待发;商主在祈祷;一人正为病驼灌药;在爬山过程中,一匹骆驼坠崖而死;路遇强盗,货物被抢;官兵保护商人,与强盗展开激烈战斗;一头毛驴在打滚,马在河边饮水而鞍却未卸;强盗被押到官将前,交还所抢之物。 画家的描绘并不完全依照经文,而是充分发挥创造力,用生活气息浓郁笔触,真切展现了古丝绸之路上商旅的艰辛。全画一气呵成,笔触粗放,色彩淳厚。

盛唐(公元705-781年)法华经变化城喻品

初唐(公元618-705年)乘象入胎

盛唐(公元705-781年)天王 敦煌壁画中的演奏乐器:

竖箜篌 莫高窟是如何开凿的? 一个洞窟从始建到完成,大体经过整修崖面、凿窟、绘制壁画塑像、修造并装饰窟檐或殿堂等一系列的营造程序。 莫高窟工匠是如何分工的? 莫高窟的营造者主要是由窟主、施主、工匠三方面组成的。工匠是在窟主或施主的雇佣下从事洞窟的营造活动,依其分工,分为劈岩凿窟的"良工"和绘制塑画的"巧匠"两部分。 洞窟营造工程一开始就有比较细致的职业分工。参与洞窟营造的工匠主要有如下几类: 1、石匠:从事石窟开凿、建筑石料加工、石质工具的制造和修理等之工匠;

2、泥匠:从事土木建筑之工匠;

3、木匠:从事土木建筑及木质器具制造、加工、修理之工匠;

4、塑匠:从事泥塑赋彩之工匠;

5、画匠:从事绘画之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