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凯里下了火车后,拼出租车到了西江千户苗寨,当晚入住西江后浪998客栈,故事从西江开始。

去的日子不太好,连续几日都是阴天,到西江苗寨的当日,还是下着毛毛细雨,当地的大妈们,平时都用粉色毛巾裹头,穿着为汉苗混合的便装,有的还背着小娃娃。

西江的老芦笙场附近有很多出租苗族盛装的摊位,我估计网络上流传的穿戴苗族服饰漂亮MM的写真,9成是游客。

一个美女游客穿圣装照相,苗族本地人,很少有皮肤如此白皙的。

一对父子租借苗服照相,有人穿衣服,就有人去拍照,最后孩子在众多围拍的手机相机下,吓得有点蒙圈。

一对父子租借苗服照相,有人穿衣服,就有人去拍照,最后孩子在众多围拍的手机相机下,吓得有点蒙圈。

西江并没有江,只是几个苗寨的集合体,如果仔细的在苗寨溜达,能发现不同苗寨的名字。从观景台观看整个西江,我不认为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因为前方的遮挡物太多,此张图是在一个野山坡上拍摄的,可以看出整个西江是以广场为中心,层层环绕的建筑结构,最外围是一条河,和与对岸用风雨桥连接,背山面水,好一风水宝地。

西江这几年也在不同程度的开发,但开发程度,还不是太厉害,除了主街之外,还有一些开发的副街,但相比主街不知是不是没到旺季的缘故,游人稀少的很。

新建副街上的门环很有意思,不知道是不是苗银质地的,

大一点的饭店门口会站上一个穿着盛装的当地小姑娘,以此来吸引游人进来就餐,不过饭菜价格偏高,本来想吃当地特色酸汤鱼,结果一条鱼至少1.5斤,我自己估计吃不了,所以改换其他菜了。

西江的商户门上的图案很有当地的文化特色,不知道这种工艺和装修风格是不是存在已久了,因为在还没被改建的苗族门上没看到这类装饰物。

商户门上的装饰画,

作为旅游点,这种开发出来的苗王酥,米糕,米酒比比皆是,味道都大同小异,这家的标语很是流氓,“不尝是你的错,尝了不买是我的错”,别管谁错谁对,看见这类标语我是不会买的。

苗银都是99银,也是当地打造的一项旅游特色,大多数银铺内的产品,据说都是当地店主自己打造的,但从花纹种类上看,有很多雷同的地方,所以这个里面感觉还是有些水分的。

不过却有一些店主正在批量打造银手镯,熔银的过程没有看到,但见到了熔银的器皿,店主将已经成型的银条注定在铁板上,在上面画上花纹,然后用钉子型的錾刀雕刻。据店主说,他的手艺是家传的,这些真真假假的事情我也是听的多了,所以也就不做过度深究

当地的另一旅游特色产品就是苗绣了,从帽子到鞋,从手镯到绣片,真是聆郎满目,绣品有手绣和机绣之分,绣片有新品和老件儿之分,图案上大多为苗族传统纹饰。

蝴蝶妈妈是苗族的一个美丽的传说,又和苗族起源有关吗,所以从苗银、蜡染、苗绣上会看到很多拟人化的蝴蝶图案。

就连我住的地方,也被后浪这个艺术青年,画上了蝴蝶妈妈,但刚开始拍这张图片时,我还以为是一个怪物呢。

街上卖的毛豆腐,应该是安徽的特色,不过第一次见,那毛毛好细好长,只不过煎后的问道很一般,我个人认为碳烤会更好吃。

在西江,到了夜晚,应该是西江最具色彩的时间,基本上每家门头上和房屋的飞檐上都会挂着装着灯泡的马灯,在山的一些重要地点也会有大型的LED射灯做照明,灯多是一种气势,灯少是一种宁静,看个人喜欢,这些都能在西江找到

观景台路上的拍摄,右边的强光束是夜间表演的射灯,是要收门票的哦,不过这光束太强,以至于对整个图片效果影响很大。

有乔迁,办红白喜事的会放烟花和鞭炮,图片下面是风雨桥,最下面的兰红棚子是小吃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