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到歌剧院背后,想进去参观一下,又不知道要不要钱。免费最好了。 上面是等候大厅,右手是售票处,参观券10欧元。有点贵。但是看到好多好多团队参观,特别是日本团很多。看到日语手册一会儿就给拿个精光,中文手册没人拿。心想“一个人力量虽不大,但是每天有人拿几张,中文手册慢慢也会热销的。”当然如果它不值10欧我自然不会去参观,它的确很精致。

巴黎歌剧院又称加尼叶宫。它自路易14于1669年建立这个机构以后的第13个歌剧院。它的建筑是在拿破仑三世下命改造和美化首都的重大工程之一。在歌剧院竞标中,35岁名不见经传的查尔斯-加尼叶获胜。工程自1860 - 1875年持续15年

大楼梯的中殿是歌剧院最著名的景观之一。由各种不同颜色的大理石建造。大楼梯本身就是个剧场 - 在那个大蓬裙的时代,它是上流社会的贵族和淑女交际社交的大舞台。

彩绘的天花板从它的四个部分展现出音乐的不同寓意。在楼梯下部有两个托起火光花束的青铜火炬台。

楼梯底下,一般没人愿意拿出来展示。可是巴黎歌剧院的楼梯底下也有乾坤。

剧院内部不可以参观,但可以参观包厢。巴黎歌剧院是巴黎芭蕾舞团的主场地。当时舞台上有排练,但是可看不可拍照。

图书馆位于帝王圆形建筑中,原本是为君王使用服务,帝制打破后这部分建筑从未真正完工。

因为我在悉尼时学的是舞台和演出服(戏服)设计,故对歌剧院中可以看到大量舞台布景和服装设计稿欣喜不已。自己那时不知道做了多少个这样的布景箱。拍!

类似的服装我也同样设计并制作了好多,都是18-19世纪欧洲的传统式样。全满分,这点最让我自豪。不是我更了解欧洲服装史,是我花在搜索上的时间比同学多。

走出大厅,有人在外面吸烟。又看到天花板哭脸,还有笑脸——那是西方“戏剧的象征”——代表悲剧和喜剧。

休息室厅外的穹顶天花板上由金色和色彩缤纷的马赛克瓷砖拼贴镶嵌而成。华丽而壮观。

连把手都精心设计 - 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