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在悬崖上的道观,从远处看去非常险峻。坐在回廊的长椅,可以往下俯瞰“灌阳十景”之一宝瓶口的美景
堰功道和清溪园的尽头,就是著名的伏龙观。 伏龙观位于离堆北端的最高处,奉祀战国时期修建都江堰的李冰父子。该观始建于晋代,原为纪念青成隐士的范贤馆。传说李冰父子治水时,曾降服江中的孽龙,锁在离堆下的伏龙潭中。到北宋初年便改范贤馆为伏龙观,改祀李冰。
伏龙观建在离堆之上,三面悬绝,一面用42级宽三丈一尺五寸石阶和开阔的大坝相连,使伏龙观显得特别雄伟庄严。伏龙观主要建筑布置在一条中轴线上。 伏龙观外景
矗立在伏龙观门口的商木在1987年出土,经考证为商周时期文物,大致与都江堰同龄,距今已有超过3000年历史。
伏龙观门口的立柱
观内有镌刻铭文的铜钟和清朝光绪年间的“离堆”石碑。
观内的百年紫薇树。
观内庭院里也有精美的乌木雕刻作品。
庭院旁的长廊古香古色,配上岷江水和两岸的苍翠景色,是消闲纳凉的好去处。
坐在回廊的长椅,可以往下俯瞰“灌阳十景”之一宝瓶口的美景。 宝瓶口是玉垒山延伸到岷江的长脊上被凿开的口子,能自动控制内江的进水的咽喉,因为形似瓶口而被称为宝瓶口,另一侧的山体与玉垒山隔江相望,被称为离堆。在离堆右侧,还有一段低平河道,河道底下有一条人工暗渠,那是为保障成都平原用水的暗渠。当洪水超过警戒线时,暗渠自动将多余水量排入外江,使流入内江水位,始终保持安全水量。成都平原有灌溉之利,而无水涝之思,自此以来便被称为“天府之国”。
在李冰修建都江堰的秦代,火药还没有发明。如何在巨大的玉垒山上开凿出宝瓶口就成为了巨大的难题。聪明的古人采用了用大火焚烧岩石,再用岷江水浇泼这样反复冰火相激的方式,终于成功地开凿出了宝瓶口,完成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都江堰水利工程内外江分流说明
离堆建筑的屋脊。这是讲述杀死水怪的故事?
在离堆顶部远眺飞沙堰和青城群山。
建在悬崖上的道观,从远处看去非常险峻。
内江上的安澜索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