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坑保育区是此次垦丁之行的重头戏。我是通过网友的游记知道这个地方的。网友的照片拍的十分美丽。让我心想往之。这个保育区每天只允许200人进入,一般都需要提前40天预约。预约的方式可以通过垦丁国家公园管理处的网站,最好提前40天预约。不过大陆同胞很有可能无法登陆这个网站。所以让当地民宿老板帮助预约是最好的方法。我们就是把姓名和大陆通行证号码给了紫婕,请她帮助预约的。参观当天还必须去公园管理中心看15分钟的教育片,片子挺有意思的 ,介绍龙坑的概况,值得一看。虽然每天允许进入200人,但也是分时段进入的,紫婕帮我们预约的是第一批,8点多开始看电影啊。恩,下面贴个抄来的龙坑简介,嘿嘿,先了解一下吧。 “龙坑位于恒春半岛东南端岬角,介于太平洋与巴士海峡交界处,该地区为绵延之群状珊瑚礁,为隆起之高位珊瑚礁,面积计61.67公顷。由于重力及海浪之冲击,台地崖之珊瑚石灰岩逐步破裂,向下崩落,因此龙坑综合了裙礁、崩崖、狭谷、陷坑等绝佳之地形景观。 龙坑生态特殊,海岸植物繁复,有许多特殊少见的滨海植物。例如“滨斑鸠菊”,全台湾除了兰屿之外就只能在龙坑这里看得到;而花瓣只有一半的“草海桐”,有刺的“飞龙掌血”,以及远从大溪地飘洋过来的“檄树”都是龙坑特有的滨海植物。可惜的是在2001年因为阿玛斯号货轮油污事件,整个珊瑚礁被原油污染,虽然目前大部份清除,但是已将整个龙坑生态完全破坏,散落在海床上的货轮残骸,至今仍使得珊瑚无法顺利复育” 。

这个是在公园管理处院子里看到的很有趣的树,果实像象棋子一样,原谅我的小狗脑子,树的名字俺忘记了。 龙坑保育区通往海边的路是一条林荫小道,两侧很多美丽的植物。这里的空气真的好极了。

就是这样的小道啊。

两侧不知名的美丽的植物,蓝天白云红叶绿树,龙坑的美丽令人感动。想起故乡北京的雾霾天气,只能摇头叹息。

撒满红叶的小路

虽说是冬天,很多植物只有光秃秃的树枝,但是在龙坑依然能感受到它们勃勃的生命力。

美丽的东西多危险,呵呵,紫婕告诫我们不要碰这美丽的小花,它可是有毒的。

这个可不是菠萝,是啥那,俺忘记了,惭愧的溜走了。

这是龙坑保育区海边常见的一种植物,嘿嘿,好像是叫草海桐,错了不要怪我啊,我是植物盲。

走出龙坑的林荫道,向海边前进的旷野地带,狂风肆虐,紫婕的衣服都被吹成球了。每个人都是低头缩脖的努力前进。

被狂风吹的东倒西歪的海边植物,生存对它们而言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啊。

这些珊瑚礁的存在证明这里曾经是海洋的地盘。

近距离的看珊瑚礁石。

断崖般的珊瑚礁。

顺着台阶向前进,越过小小的山头后,天气骤然变得十分恶劣,狂风吹得人几乎无法在原地站立,而海边巨浪打在临海的礁石上,泡沫如雨一般扑面而来。虽然我们都穿着防水的冲锋衣,但是冲锋衣也几乎湿透了。照相几乎成了不可能的事,珍贵的镜头被海水打湿后,很快解析出小小的盐粒。何况在狂风之下,根本无法拿稳相机。以下的照片是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照的。

木栈桥的尽头分为左右两个岔道,从木头的颜色可以看出,栈桥已经完全湿透了。这张照片看似风平浪静,实际大相径庭。我们先沿着右边的栈道前进,栈道非常湿滑。大家手拉手的前进,狂风吹得人几乎无法站立。栈道尽头,滔天巨浪打在礁石上,我们的衣服瞬间就湿了。风雨袭面而来,几乎让我们无法睁眼。我将相机紧裹在衣服里,生怕海水打湿它。照片自然是没有拍,我们觉得人身安全在这里也没有保障,如果不是几个人拉在一起,我觉得狂风都能把我吹到海里。紫婕早就撤退了,她没穿防雨冲锋衣,在旷野时就决定退回林荫道。对于她自然是可以有再来的机会,我们即便天气不好,也要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左边的栈道,我们实在没有勇气,继续前行,只能放弃了。

这是ps过的照片,原图是雾蒙蒙的一片啊,我可怜的相机啊,为了抓拍几张照片,镜头还是湿了,析出了海盐。

巨浪拍打礁石,坚硬的礁石将狂暴的海浪撕碎成无数的碎末。不甘心的海浪又再次扑上来。海浪与礁石的战争就这样日复一日的继续。 我们走回公园管理处,一路阳光晴好,满脸满身的海水已经干了,细细的海盐渗出来了。我摸摸头发,觉得头发里也是盐,这感觉和北京的黄沙天有些相似啊哈哈。看到有台湾游客想进入参观,但是人数已满,他们只能甚为遗憾的走了。据管理人员说,节假日和寒暑假都是公园参观的旺季,所以请大家一定提前预约,免得白跑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