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古称“西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在西安市以东120公里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着大西北进出中原的门户。华山海拔2154 .9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也是秦岭的一部分。它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着大西北进出中原的门户。华山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的,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称“天外三峰”。还有云台、玉女二峰相辅于侧,36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因山上气候多变,形成“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华山的著名景区多达210余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华山在全国乃至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此外华山还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华山观日处位于华山东峰(亦称朝阳峰),朝阳台为最佳地点。

从这里我们开始正式登华山了。起初的路都是盘路,没有台阶的那种。关于登山有句俗话--紧赶不如慢爬。关键就是掌握好自己的节奏,一路看着风景不紧不慢的往上爬。路上看到那些脚步很快的。一种是登山专业户,实力真的很强。另一种就是没经验的,不知道越往后越艰难。就是这个原因很多白发苍苍的老人能够登顶,个别20岁左右的年轻人挣扎到北峰顶就坐索道撤退下山了。总之我们登山是看风景的,不是参加登山比赛的。

沿着盘路上来,这条从山上流淌下来的溪水一直陪着我们。

卡在山谷中间的这块巨石上刻着脱俗两个大字。

莎萝坪旁按箭头所指可以前往小上方和大上方。非必去之处,上方是道教术语,是天界的意思。原先是道士居住较为集中的地方。道路极险。

过了这个桥就是了,桥头用铁丝拦住并有警示牌。(此图借用贴吧吧友的)他去的时候湿度应该很大,看下面我拍的有明显对比。

往小上方去的路。这段就算是最没难度的了。

由于队长年纪太小,我们只能遗憾的放弃了。以后有机会再去尝试吧。

对大小上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查查,贴吧的吧友曾经直播过,上面惊险的路令人无语。我就不在这里盗图抄袭了。

这是位于小上方处的题刻。被驴友戏称为神题刻。李光汉以后学的身份在像陈抟老祖致敬。(此图借用贴吧吧友的)

队长究竟有多小?此图最明显不过了~~~^_^~~~看她手上拿着树枝勉强够到最后一个字,做出题刻的姿态。(穿帮了队长,上面的字你明显够不到啊)

乱入一张泰山游记中的穿帮镜头,写反了亲。此图拍摄于泰山快活三里附近。

画面切回华山。进退维谷,上下求索。这段登山的道路两旁刻有很多这类的语句。进退维谷出自于--出自《诗经·大雅·桑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上下求索出自于屈原的《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意思大概是--前进或者后退都处在困境中,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这是激励登山者的话。

4K的K是kilo(千)的缩写。4K+400就是4400米,这是指里程不是高度。我们才刚刚上路。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西峰离我们有多么遥远。

这是我们来时的路

队长确实有出家人的气质。脑补一下队长此刻在嘴里在念什么?是在念:“有了肯德基生活好滋味”。还是:“BALABABABA更多选择更多欢笑尽在麦当劳”。开个玩笑,这样说有点侮辱队长的智慧了。认真点,队长是在念:“看别人游记不点赞就不是好孩子。”

从毛女洞往上行,过响水石、云门便是青柯坪。到这里恰好为登山路程的一半,也是华山峪道的尽处。

从远处就看到这片崖壁上长长的一条黄色石筋。走到近处就看到崖壁上龙腾两个字。果然像一条腾空而起的东方巨龙。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何以降温,唯有冰啤。在回心石饭店稍作休息。

游人到此常常畏险不前,许多人因而原道返回,因而取名“回心”。 民间还有一传说,元朝道士贺志真带领2个徒弟在华山开道凿洞,每凿一洞,就让给别人,这样天长日久,两徒弟就有些不高兴,认为,本想跟上师傅学点东西,现在不但没学到什么东西,而且天天吃苦凿洞,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这天,师徒三人在南天门外悬空造洞时,两徒弟心怀测,砍断绳索,眼看师傅坠入深渊。两徒弟随即下山,当走到“回心石”处与师傅相遇,因此已知道师傅已经成仙,不是凡人了,于是悔恨不已,决心回心转意,又随师傅上山修炼。后来两徒弟也都修炼成仙了。

我们开始新的旅程 即使道路崎岖也一样从容 如同走在平坦的大道上我们唱着歌 走在无尽的路上 我们开始新的旅程 即使道路艰险也不会退缩 远方的天空向幸福在召唤我们 奔向美好的向往

这。。。。。。恩~~~我不敢~~~

<( ̄︶ ̄)↗[GO!]

这个时间还有心情玩微信发朋友圈啊。

发完已经掉队了。

气吞东瀛,再加上前面那条腾空而起的东方巨龙。是要教小鬼子做人吗?

将此处形容为太华山的咽喉,确实很有道理。

百尺峡,虽没有千尺幢那么长,仅46米,石阶91级,但仍是华山天险之一。这里势危坡陡,石壁峭立,通道狭窄,且有悬石,摇摇欲坠。游人至此都心惊胆颤。

惊心石

过了惊心石,你再回头看,发现石头背面写着平心石。来时惊心,去时平心。

已经看到北峰顶啦。

登顶北峰路上的摩崖石刻。

民族本色四个大字格外抢眼。

此处是北峰的山顶,并非北峰最高处。团队中66岁的老将在此留念。老当益壮,老而弥坚。

北峰名为云台峰。李白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句中的“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石作莲花指的是西峰莲花峰,云作台就是北峰云台峰。

我想李白当时可能就是站在云台峰上,面对着莲花峰写下这段千古名句。或许就是我站的位置也不好说。

等下要通过苍龙岭去中峰。

北峰有山庄可以住宿。不过我觉得北峰住宿没太大必要。

鱼嘴岩上的洞。

华山的岩壁上有很多这样的洞。估计是祭神用的。我在里面发现了明显的火烧烟熏的痕迹。

无处不在的队长。

鱼嘴岩,队长被大鱼吃掉了。

我们到达北峰顶了。给队长颁发了金牌。

看得出来,两个人都属于战五渣。

北峰海拔1614米。下面要往中峰进发了。

这里一面是向外凸出的悬崖绝壁,一边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游人行至此处,唯恐被山势逼下悬崖,需身体紧贴崖壁慢慢侧身而过,道路紧仄之处更是岩壁擦耳,所以名擦耳崖。现在路面有所拓宽,靠悬崖一侧也加装了护栏,已经没有那么凶险了。

这块巨大的岩石仿佛随时都会掉下去的样子。

日月岩

前往中峰的路上有几名挑山工打扮的人。其实他们根本就不挑东西的,站在某处用乡音唱着歌。游客五块十块的给他们,一会就能赚不少钱。比真正的挑山工挣钱。

苍龙岭是指救苦台南、五云峰下的一条刃形山脊,属华山著名险道之一。因岭呈苍黑色,势若游龙而得名。岭西临青柯坪深涧,东临飞鱼岭峡谷,长约百余米,宽不足三尺,中突旁收,游人在上面行走,心旌神摇,如置云端,惊险非常。因此便产生了唐韩愈在此畏险大哭投书求助的故事,留下了苍龙岭上端“韩退之投书处”的胜迹。

韩愈登华山览胜,游罢三峰下至苍龙岭时见苍龙岭道路如履薄刃,两边绝壑千尺,不由得两腿发软,寸步难移,坐在岭上大哭,给家里人写信诀别并投书求救。华阴县令闻讯便派人把韩愈抬下山。此后,又因这个传说引发了几则趣闻。

山西武乡有个叫赵文备的人,百岁时游华山,闻韩愈投书故事,放声大笑,并在崖壁题刻“苍龙岭韩退之大哭辞家, 赵文备百岁笑韩处”。有个叫李柏的人登山至此北,观苍龙岭奇险,感慨万端,知韩愈投书和赵老笑韩趣事留诗抒怀说:“华之险,岭为要。韩老哭,赵老笑,一哭一笑传二妙。李柏不哭亦不笑,独立岭上但长啸。”

韩愈登华山时的苍龙岭和现在是不一样的。当时路的宽度可能只有现在的一半,而且两面是没有护栏的。换做当年登华山的古道,现代游客可能十有八九都到不了苍龙岭。更别说在韩退处拍照留念了。

金锁关是建在三峰口的一座城楼般石拱门,是经五云峰通往东西南峰的咽喉要道,锁关后则无路可通。杜甫《望岳》诗中“箭栝通天有一门”就是指的这里。道家认为,华岳为仙乡神府,只有过了通天门,才算进入仙境。所以有“过了金锁关,另是一重天的”的民谣。

很多游客们都把锁集中锁在这片区域。

“洞房花烛夜”中“洞房”一词就源于华山西峰。相传在华山修行的吹箫人箫史和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在双双驾鹤成仙之前,曾到西峰莲花洞点烛成婚,为姻缘而起的“天下第一洞房”便由此而来。所以华山是爱情山,是爱情的见证。无论是相濡以沫的夫妻,还是初识的情人、恋人,一次携手华山之旅,必将情深意浓 。

过了金锁关往西峰去有个分岔路,两条都能通往西峰。走下面那条几分钟后就能看到天下第一洞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