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水初称“白鹤坝”,元明之际属酉阳土司辖地。重要的商业地理位置,使濯水自古以来便成为重要的驿站和商埠,自清代后期起,该地便已成为川东南驿道、商道、盐道的必经之路。民国二十四年,人称濯水为“濯河坝”。此时,此地已商贾云集、店铺鳞次栉比。商贸的日益发达,迅速促进了当地与外界的物资交流,创造了最为繁荣昌盛的历史,甚至已居于同时期的黔江县城之上,与酉阳龙潭、龚滩合称“酉阳三大名镇”。 流淌过濯水古镇阿蓬江自古与乌江、酉水一起成为沟通三峡地区和江汉平原的重要通道,巴文化、大西文化由此交流传播。濯水古镇见证了巴人的进退兴衰,目睹了秦人的金戈铁马。作为重庆旧城老街的典型,濯水古镇除了拥有较多历史遗址以及相关的历史典故,同时也在四千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街巷格局保留较为完整,具有浓郁的渝东南古镇格局,它既体现了与其他城市特别是平原城市历史街区的差异,也承载着巴文化、土家文化与其它文化的融合、传承、创新的亲情。同时码头文化、商贾文化、场镇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遗存相互交织。

大部分古镇好象都是依水而建的。

“茂生园”、“宜宾栈”、“光顺号”、“同顺治”等商号与多个染房、酿房、刺绣坊等手工业作坊的存在,吸引了上海、宁波、厦门、广州、南京、武汉等地的客商。山外的风琴、口琴、自鸣钟、汽灯、手摇留声机等洋货被他们带到了濯水,转而将濯水的蚕丝、桐油、茶、漆等产品远销山外。清末,甚至还有日本人来此经商,把“光顺号”的生漆和“同顺治”的药材远销日本,演绎了中日民间贸易的传奇。那些年,古镇商号遍布,热闹非凡。

临江而建的吊脚楼群中人声鼎沸,那些匆忙来往的人们操着不同的方言,不停地在码头上汇聚、分散。码头上,商人指挥着搬运。三五成群的水手在石板路上缓缓走过,随便闪进街边敞门的一个茶馆里,精瘦的茶博士拉出古色古香的太师椅,为他们砌上一碗香浓的老鹰茶。戏台上演绎着精彩绝伦的戏曲,戏台下坐满了全神贯注的听众。透过雕花的窗栏,远空中挂着道若隐若现的虹彩。

1956年后,由于种种原因,古镇的商贸逐渐萎缩,曾经居于此地或路过此地的他乡过客,未留下只言片语便匆匆踏上归途,喧嚣了100余年的商贸重镇,几乎只在瞬间便归于无声的平静。当这座蕴涵着无限魅力和故事的古镇被接踵而至的灾难摧残后,古镇变得沧桑、凄凉;唯有厚重的文化与久远的故事依旧被当地居民记载着、流传着。100余年的辉煌历史,如过眼云烟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昔日的达官显贵、商贾行人,也都已随着时间的逝去而被人淡忘。唯有那条记录着千千万万脚印的古石板道,还静静地躺在那里,见证着这里曾经的喧嚣与繁华。

两小无猜

这里只有墙是古迹,其他都是后建的。

如此清晰

这个酒店环境很好,可是这里客人实在太少啦。

山路十八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