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畔威斯敏斯特宫的斜对面,是世界第四大摩天轮,是伦敦的地标之一,也是伦敦最吸引游人的观光点之一
伦敦眼(The LondonEye)又被叫做千禧之轮,全称英国航空伦敦眼(The British Airways LondonEye)。伦敦眼坐落在泰晤士河畔威斯敏斯特宫的斜对面,是世界第四大摩天轮,是伦敦的地标之一,也是伦敦最吸引游人的观光点之一。伦敦眼于1999年年底开幕,总高度135米。伦敦眼共有32个乘坐舱,因舱内外用钢化玻璃打造,所以设有空调系统。每个乘坐舱可载客约16名,回转速度约为每秒0.26米,即一圈需时30分钟。在伦敦眼刚刚建成之初,它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摩天轮,不过,现在广州塔塔顶摩天轮(455米)、北京朝阳公园摩天轮(208米)、新加坡高165米的飞行者、中国南昌高160米的“南昌之星”摩天轮都已经超过了它,另外还有在建的淮南志高·泰坦方舟(智慧之眼)摩天轮(168米),以及规划中的俄罗斯莫斯科麻雀山摩天轮(170米)都将超过它。伦敦眼的设计建造被誉为数学上的奇迹;工程师透露,建造这座摩天轮所需的电脑计算能力,超过世界上最大、最复杂的建筑。“伦敦之眼”重1600吨,横躺在浮于河面的一个平台上建造,原本预定9月初立正就位,并于次年1月开放大众搭乘。直到接近完工阶段,负责建造的工程师才有信心揭露,他们在设计建造时比原先估计多做了几百万次的计算,以确保其安全性。摩天轮在建造过程中出现多次障碍,使批评者称其为“不幸之轮”。首先是高度比原先预定的减低了45英尺,以减少兴建时间;各种技术问题与安全上的隐忧,使得直立的工作被迫顺延。然而,这些问题与设计及建造上的成就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样一个史上最大技术最艰难的摩天轮,竟然在16个月内就完成了设计与兴建工作。设计经理汤姆森说:“任何这么庞大的东西都会受到风力与温度的影响,更何况它还要旋转,使得金属疲劳的问题也要列入考量。当这些因素随著摩天轮的长度宽度而持续改变,产生了你无法想象的史上最复杂建筑问题。”


伦敦眼原来是为了庆祝千禧之年而兴建的,原定获准运作5年,由于总投资额为1.2亿美元的摩天轮在2000年建成开放的第一年,就吸引世界游客300万人次左右,伦敦旅游市场经济效益增加了10%,同时还带动伦敦旅游就业约1万人,截至2002年7月,伦敦眼已累积总乘坐人次达850万。于是伦敦市议会决定长期保留伦敦眼。拥有伦敦眼部分权益的英国航空公司说:这个1600吨重的建筑可以维持至少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