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和东方的古典建筑,体现出古村落东西文化合璧的特色,也标志着东方文化最具包容特点的广东文化之最
在网络上搜索到附近原来还有个迳联古村,于是就背起背包去游古村。广州东买个和谐号,40元到常平,再坐公交到桥头镇,非常方便。 迳联古村落座落于东莞市桥头镇婆归岭下的迳联(贝)古村落,占地面积11.4万余平方米。建于南宋时期,罗映奎(南宋嘉熙二年戊戍科进士,即公元1238年)第四子千九郎立村,当时称迳背村。迄今已近800年历史,是远近闻名的“进士村”。曾出过3名进士(罗中、罗一道、罗龙骧)。


现在的路口






这是古村的东门

建于宋朝,大门以红石为框,一门两厢。明朝时,大门曾挂一木匾,上书“应阳重宴”4个金色大字,并有“罗大炳赠”字样。大门前方有一个鲤鱼地势造型,大门口为鱼嘴,石级两边上方有两个圆形红台石为鱼眼。鱼背由麻石砌成,鱼肚由红石铺设,鱼尾则由两条麻石叉道组成。整个造势称“鲤鱼返迳”。东门地面麻石,后有一石裙约80厘米高。大门对面的“┏”形砖墙,建村时只有1米高,上方砌有条形麻石,后来又加高至近3米,上面用灰沙砌成三角形状,据说以此驱挡邪风。








这祠堂坐落在古村落的北门边,于清代同治三年(1864年)重修,砖木结构,硬山屋顶,抬梁式,坐东朝西,占地面积8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510平方米,其中庭院面积29.4平方米。平面三进,呈台阶式,每进为三开间。第一进为大门,进深3米;第二进为厅堂,进深8.5米;第三进为殿堂,进深7.9米。祠堂正门左右立有“太狮碑”和“少狮碑”,左边一块上刻“光绪九年癸未进士”。



半圆池塘 在北门旁边有一口半圆池塘,呈弓型;池塘正中的麻石路边有一条长50米、宽1米的似箭状的深巷,后人称此造型为“暗箭射明堂”。





凤凰亭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400多年前,迳背村后每天清晨有鸟啼声婉转动听,有一位道人到此暂住几天,他连续几个早晨都听到这种声音,断定是凤凰的啼叫声,于是到处寻找凤凰。找了很久,才在龙岭的龙爪地方发现有一块很大的板石,旁边生长着一棵凤凰树和灵芝草,这里便是凤凰的栖身窝。道人将灵芝草拔起,却惊飞了凤凰,从此凤凰一去不复返。为了纪念这一只凤凰,村人用了27天的时间在此建成了凤凰亭,并在亭顶塑了一对金凤凰,每当薰风吹入凤嘴,便闻呼呼之音,如同凤凰啼鸣。村人虽然再也见不到凤凰,却可听到凤凰的叫声,于是有人作词:“凤凰亭上金鸡叫,迳背山下出状元。”后来果然出了几名进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