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份,房东的儿子要回来住,雍和宫一年的生活就这样结束了。我们又搬到了东四十四条胡同,相比较雍和宫住的这里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胡同。 一个正规四合院的大门,两面青砖墙,大门是木质,往里走,这里以前是个四合院,只不过几代下来,院子里东一墙西一角都盖了房子,添了砖瓦,没有了往日四合院的阔气和宽敞。沿着一米多的过道往里走,其中一户就是我们住的了。 院子里一共现住有八户人家。有喜欢在门口乘凉的大伯;拄着拐杖、耳朵眼睛不是很好的80多岁奶奶,清晨常坐在院子里和狗狗一起晒太阳;家里养着两条狗狗的大姐忙里忙外;还有仅和我们一门之隔的大姐,给我送过咳嗽药;还有最里面北屋住的一对80多岁的爷爷奶奶,精气神特别好,人也很热情,去过爷爷奶奶家里做客好几次,给我们吃她做的菜团子、发糕,院子里下雨了经常会挨户问谁家的衣服要收了,光这个事情奶奶就登门吆喝了四五次了。 从以前住楼房,足不出户,不和邻居打交道;到现在四邻右舍的,抬头不见低头见,拉话聊天成了最平常的事情。

大杂院里的两条狗狗随时守护着,有陌生进来就会大声的叫喊。

清晨,老奶奶安静的坐在老旧的沙发上,和小狗狗图图一起晒太阳,温暖而惬意。老奶奶由于年纪大,耳朵不好,听不清我们说话,所以每次迎面碰到,总是和我呵呵笑,我也笑着回应着。

和院里的奶奶在门口聊天,聊到甚欢后奶奶邀请到她家里做客。他们都80多岁高龄,奶奶吃了20多年的素食,看起来精神、面相很像60多岁的。

夜里,狗狗出来蹲在家门口,不知道是等主人还是吹风溜达。

三月份来到这里后,不多久就进入了夏天,经常晚饭后出来溜腿散步成了常事。喜欢摄影的我们,胡同自此也成了我们拍摄的对象,也是最容易随手拍到的。有时候,上下班路上都会拿手机随手拍几张所见所闻。

偶尔,月明星稀之夜,便去追逐胡同里的夜色

一轮明月不知照亮了谁家的窗?

电线成了胡同里最常见的线条,它在摄影中一般都是很干扰人视觉的东西。然而,没有这些错综杂乱的电线,就满足不了胡同里人们的生活需求。有时候,它也是胡同生活的音符,也是鸟儿喜鹊常栖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