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11月这样的淡季,早上看日出的游人依旧不少,而看日出的场地也就那么一块,去晚了就只能一圈一圈往外围了,我们气喘吁吁连走带小跑到了光明顶东边的炼丹峰观景台时,第一排已经差不多站满了人,虽然最后只能站在第二排,好在第一排的两位游人很好,时而俯身、时而坐下,让后排的人能拍照。 我不会忘记最初的东方的那个样子,嗯,就是那个样子的。我们在等日出,月牙儿也在等日出,等着新一轮的交替。虽然看起来几乎是一样的景色,却不停按着快门拍了许多张,生怕错过一点点的变化。黑色被蓝色慢慢地渗透着,天空就这样慢慢亮了起来,但太阳依旧还未露面。 人们眼睛都不眨,说话声音都不敢放大,当那个小光点跳出脑袋来的那一瞬间,周围的人才都轻松了、放声呼喊出来。 我喜爱这些色彩,交织出现、定格在这幅画、这一刻。 此刻的日光,我的笑,是凛冽寒风里的最温柔。 阳光摊开铺满在云海上,踏着晨光,温暖的初日,我们开始了下山的行程。本来昨日的天气,已经很赞,而今天,更是赞到让我们出奇。 初起,下山的路并不难走,我们其实也没有研究过要去什么莲花峰天都峰之类的,只是走走停停,看到一处好光景,就停不下来拍个不停。一直到过了迎客松,到了天都峰的岔口,没有太多纠结,觉得反正爬天都峰也可以从天都峰另一侧下去,只要不走回头路都OK. 然而,天都峰的险,是我们所没有想到的。而天都峰之行,成为除了看日出外黄山之行最美好的回忆,这也是我们所没有想到的。天都峰黄山三大高峰之一,其余两座主峰是光明顶莲花峰天都峰和最高的莲花峰二者交替开放,五年一轮。今年是天都峰关闭五年后刚刚开放的,但开放年份中,每年的12月1日到次年3月31日期间也是关闭的。可以说,我们赶上了天都峰开放的第一班车,同时也是末班车。 天都峰黄山三大主峰之一,高达1810米,直冲云霄,为黄山三大峰中最险峻者。途中有一段长10余米,宽仅1米的“鲫鱼背”,两侧是千仞悬崖,深邃莫测,其形颇似波涛之中的鱼之背,因而得此名。 任他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 处处可见的80度云梯并没有打败我们,两个女汉子在天都峰越战越勇。每一次转弯之前都在期待转过去便能看到顶峰了,而每一次转弯后看到的依旧是80度的云梯。路上的游人并不多,有时走过好一段路才会遇到两三个游人,抬头看到的就是望不到边的台阶。 在终于终于登顶后,我拿着手机录了一段小视频,我转圈拍着眼底所有的景色,我想记住的不单单是暂停的风光,我想留下风的声音、周围人聊天的内容,还有风吹得打了颤的我的笑声。几位老奶奶叫我帮她们拍照,并且他们也给我拍,还告诉我,我这么年轻,拍照时要笑得更开心才对。我爬天都峰都如此艰难,不知这几位是怎样登山这座险峰的。 下山的路依旧惊险,所以即便冷风直吹,还是感觉到后背隐隐出汗,全是因为紧张的缘故,生怕脚下一个闪失就滚落云梯。纸哥一路唱着一首歌,《最美》,她说是献给祖国的,献给这么美的大好河山的。说真的,眺望远方、伸手拥抱着这大山、蓝天的时候,是发自肺腑的骄傲。 下山和上山时期待登顶一样,每转一个弯,都希望这就是最后一段路了,但似乎永远也走不到头。膝盖开始痛了,下山,也并非是一件易事。走到慈光阁,意味着可以不用再走路换乘环保大巴了,也意味着黄山之行就要结束了。 慈光阁,我看到她的时候有一种将要领奖杯的感觉,到达慈光阁,就代表着我们打败了一路上所有的阻碍,这是交给我们一张成绩单。

【最初的东方,就是这个样子的】

【虽然看起来几乎是一样的景色,却不停按着快门拍了许多张,生怕错过一点点的变化】

【我们在等日出,月牙儿也在等日出】

【黑色被蓝色慢慢地渗透】

【天空就这样亮了起来,但太阳依旧还未露面】

【这个小光点跳出脑袋来的那一瞬间,周围的人都呼喊起来】

【我喜爱这些色彩,交织出现、定格在这幅画、这一刻】

【此刻的日光,我的笑,是凛冽寒风里的最温柔】

【阳光铺满在云海上,耀眼得无法直视】

【鲫鱼背,我不怕!】

【任他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

【大眼镜妹的天然蓝底证件照】

【天都峰巅的那片天空】

【处处可见的80度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