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她把头伸到我胸前,观看相机里的她的照片)拍得不错。它咬咬牙,挺挺身,居然一口气走到了很远




铅山连四纸白如玉,寿纸千年好写意。这上等好纸,怎能躲过天子法眼?连《四库全书》都爱上了铅山纸,那么,天下还有多少书会不喜欢?山区产好竹,百姓抄绝活,有饭吃就有产量,有钱赚就有商人,再加上宋以来规模庞大的武夷茶叶的涌入,这商运就火起来了。于是,位于信江中游南岸的河口镇,就当仁不让成为了纸、茶的水运集散中心,帆樯如林,浩浩荡荡一千多年。




民间素有“买不尽的汉口,装不完的河口”之说。电视剧《乔家大院》中的乔致庸贩运福建下梅村的武夷山茶叶,就是在河口镇改装大船,经信江入长江,再溯汉水而上,远销俄罗斯。故此,河口水运,又称作“万里茶路第一镇”。


来到河口镇,晋商万里茶路的起点和第一镇,我算都走齐了。

当年的河口古街有店铺和手工作坊五百多家,现仍遗有百余家。

行走在河口古镇,初春的阳光暖暖地洒在古巷上,当年商贾云集的场面已不复寻,只有巷道上的青石板轻轻一叩,还回响着历史的颤音。

身边走过一群游客,脚步踩在千年古道上,时而轻缓,时而凝重。他们许是也如我一样,来寻一个古老的故事吧。

这些老巷子,很多人拍过,但这不影响我的拍摄。

老巷虽老,却犹如睿智的长者,经历了岁月洗礼,目睹了历史沉浮,见证了城市变迁。

古街两旁是两排低低矮矮的平房,房子的墙面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鲜,门窗大多为木头做成的,中间是一条青石板路。当人们进入老巷时,会强烈地感觉到从喧嚣的闹市,一侧身就闪进了一条宁静幽深的古街了,静的连自己的脚步声都听得十分清楚。

老巷的声音低低沉沉的。随手叩开一扇斑驳的大门,户枢久远的低吟如约而至。

老巷很老了,一声咳嗽,从时光最底层传来,它也许是瞧出了时光的深层隐语。

老巷的目光温温润润的。也曾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经历了高低错落,更经历过灾难幻灭。它咬咬牙,挺挺身,居然一口气走到了很远。

古街上行人寥寥,走着,走着,我就走到了清朝。 抬脚踢中一块砖头,也许比这个城市的岁数还大。

建于1881年的“金利合”药铺,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具有近代风格的店铺。


对岸几座丹霞山头沿信江一字排开,如鲤鱼嬉水。

远古的浮桥,至今还在渡人。


我们亲眼目睹了正在施工的场景,有些刚替换上的新木板还没来得及伪装成古色。

妻儿走了一段,望着不见巷尾的古街就停止了脚步,放任我一个人扫通整条街。街道有几里路长,长似乌镇的西栅。

自驾者走宁上高速的在铅山出入口下高速,走沪昆高速的要在横峰出入口下高速(没有铅山出入口)。我离开铅山时就是在横峰出入口上的高速,只10公里。 背包客在铅山火车站、铅山汽车站下,徒步走遍县城。明清古街的本名叫二堡街。 回到金利合商铺时,有一少妇在拍此楼,于是将她的拍姿一块取进图中,她的女同伴发现了我的举动,告之她一切。她朝我走来,有了如下未经剪辑的对话: 她:你是铅山县摄影协会的吧? 我:是的。(原谅我的随口欺骗) 她:我认识你,以前看过你的摄影作品展。(此时,她把头伸到我胸前,观看相机里的她的照片)拍得不错。 她:你贵姓? 我:姓*。 她:我们还是本家。

各位看官,她是否很擅长跟男人搭讪呀。可惜我未向她索问微信、手机号,甚至连邮箱、QQ号都未问。若是我多说半句话,下面会有故事发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