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的说明如下:早在江户时代,圣护院村周围还被森林覆盖。在其中有一间“八桥屋梅林茶店”。当时的商家普遍经营着用米粉制作的“白饼”。“白饼”由于便于携带,是在东海道旅行的人们重要的携带干粮。据八桥屋梅林茶店的经营者西尾家记载,在元禄二年(1689年),西尾家主读到了《伊势物语》中的一首谣曲《杜若》 (かきつばた)。其中的一个小故事《三河国八桥》(三河国八ツ桥)深深的打动了他。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这个故事,于是决定制作桥形的米粉并将其取名作“八桥”。这就是店名的由来。然后到了明治二十九年(1896年)。年仅17岁的第十二代传人西尾为治已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天才和果子师傅。他创造了目前主营产品中的三种:八ツ桥、あんなま(生馅的意思)、生八ツ桥のおまん(生八桥的馒头)。并被推荐参加了1900年的巴黎万国博览会。最终获得了银奖而声名大振。 我和老婆吃碗面,本来打算直接去祗园。不过我发现圣护院町离此不算太远,就拉着老婆去那斌走走,顺带看看具有300年历史的西尾八桥屋老铺。我们绕过平安神宫,走了大约15分钟,来到圣护院町,十字路口旁的那间很老旧的木屋就是西尾八桥屋老铺。 老铺里面陈列着很多八桥饼产品,什么生八桥、八桥饼(注意两者不一样)以及其他点心。相比京都其他各个景点,尤其是后面的清水寺上山道两边的那些个八桥饼店的热闹非凡的景象,老铺里很冷清,只有一个老年店员,顾客也就我们二人,而对面的圣护院八桥总本店也是如此。

既然来了,怎么也得弄几块八桥饼回去尝尝。传统的八桥饼主要就是米粉红豆馅和抹茶红豆馅的。老婆看了一会儿,觉得不想吃,那位店员就推荐我们秋季限定的栗子馅的八桥饼。我们就买了一些,回去尝尝,味道还是可以的,但不是吃起来停不下的那种美味,浅尝辄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