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时,欲取碑做石料,荣河县文教科长卫奋之知情后,马上写信给山西省教育厅厅长崔斗辰,省府发文制止
吃完饭,开车回高速转垣孙高速(S88)去后土祠,垣孙高速到头,右转往荣河镇,穿镇而过,再往西南一路下坡,这就是当年的张仪古道?不远到了后土祠所在地庙前村,按导航一直走到黄河边,那就是黄汾两河相汇的地方,能看见后土祠,但不知如何过去,打听了一下,就沿一个小渠道到了后土祠停车场。沿台阶上到门口。
后土祠以前还真不清楚,现在建筑南北长240米,东西宽105米,占地25268平方米,祠里现存有山门、品字戏台、东西五虎殿、献殿、香亭、正殿、秋风楼、宋真宗碑廊等建筑。 这地方是大有来头,历史上祭祀等级与泰山齐平,曾经历代增修扩建。自轩辕黄帝在这里“扫地为坛祭后土”至宋真宗皇帝,先后有8位黄帝24次在这里祭祀。因汉武帝8次巡幸河东,就7次到这里祭祀。
因此碑曾在宝鼎旧城的泰山庙前面做过照壁,所以也称萧墙碑。据说碑于1940年前已大部分淤于河滩中,外露一米多高。1951年荣河建轧花厂时,欲取碑做石料,荣河县文教科长卫奋之知情后,马上写信给山西省教育厅厅长崔斗辰,省府发文制止。1960年省里拨款,把萧墙碑移置于现在的后土祠内,并建好碑坊保护起来。 这一座大碑称为四绝碑,宋真宗亲撰、亲书为一绝;为父皇、祖皇彰功隆德,配飨于此为二绝;五甬大碑串连在一体,高2.52米,总宽7.14米,之高大为三绝;碑文共为1365个字,正文62行,石刻单字将近10厘米见方,文之长,字之大,在帝王碑中为冠首,为四绝。
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中传来南征将士的捷报,而将当地改名为闻喜,此名沿用至今。时值秋风萧飒,鸿雁南归,汉武帝乘坐楼船泛舟汾河,饮宴中流,听说汾水旁边有火光腾起,就在那里立了一座后土祠来祭祠大地。并写下了《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代建秋风楼,藏汉武帝《秋风辞碑》,秋风楼早已听说,可惜秋风楼这在修,不得一观全貌,乘无人,上楼看一看。
远看两个中华古文明的大源黄河——汾河在此交汇,心胸激荡,好一个皇天后土。看地图,河那边不远处就是司马迁祠,有待下次再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