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的主会场,最多可容纳8万名观众。当年市长让·德莱皮奥Jean Drapeau游说蒙特利尔市民主办1976年第二十一届夏季奥运会时,他曾承诺花费决不会太大。主持设计的法国建筑师Roger Taillibert着手开始工作时,也相信经费决不是问题。然而,他们俩都错了,体育场和它那著名的斜塔最后共计花费了12亿美元的天价。在魁北克全省烟民所支付的香烟税中,三十年来一直会有一部分用来偿还它们当时的建造费用。蒙特利尔人把体育场戏称为“大O”,一来是指它的形状为圆形,二来则指该项目花费巨大,直至三十年后的2006年才终于将贷款还清。

不管怎样,这座露天运动场早己成为蒙特利尔的一个象征,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前往参观。不过最吸引游客还是这座著名的斜塔,它是用来支撑体育场的缩进式屋顶的,号称全世界第一高的斜塔。自1989年开放以来,已有300多万人登上了165米高的塔顶观光平台。

奥利匹克公园里别出心裁的广告,有着很强的立体感。

这也是奥运公园里的一座体育馆,看着特别眼熟,很像首都机场T3航站楼的地铁站。

主体育场斜塔的售票处,参观票价是成人每位22.5加元,17岁以下儿童11.25加元;2成人+最多3儿童的家庭套票56.25加元。

这就是将游客送到一百多米高平台上的观光电梯。轿箱很大,每次可以坐二三十人呢。

电梯轿箱很快就从混凝土孔道中驶出,扑面而来的是奥林匹克公园的美景。

我们就是从这个小黑窟窿里面钻出来的

来到塔顶观光平台,首先迎接我们的是这样一幅宣传画,注明了斜塔的高度和倾斜角度,并将其与世界各地著名的斜塔进行比较,其中最左侧的是中国苏州的虎丘塔。让我没想到的是伦敦大笨钟竟然也是倾斜的,虽然倾斜角只有0.26度。

这是整个奥林匹克公园的沙盘模型。

主体育场的模型,还特意做成一半是剖开的,便于大家看清楚内部结构。

这是墙上的展板,整个公园的鸟瞰图,各座建筑物的名字和相互位置关系一览无余。

现在开始转着圈看风景,除了奥林匹克公园内的建筑,蒙特利尔市区风光和圣劳伦斯河两岸的迷人美景也都一览无遗(只可惜天气不太理想,大气透明度比较低)。

图片上是圣劳伦斯河中央的拉隆德La Ronde小岛,就是昨晚上放焰火的地方。

方向是这个方向,可惜天气不好,看不清楚。

观光台里展示着近40年前那场奥运会的一些画面。

俯身看脚下的主体育场,这座屋顶在世界建筑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是刚才我说的像北京T3地铁站的拱形建筑物,在鸟瞰图上写为Biodome,Google翻译给的意思是生态馆。

观光台上还有个自助拍照设施,站在台子上,一起“茄子”,然后留下E-mail地址,照片就会自动发到你的信箱。当场试拍了一张,可惜没有回看,收到邮件才发现,我的脸居然给LOGO挡住了一半。

在塔顶停留了不到一个小时,乘坐电梯下去,马上进洞啦。

斜塔脚下,各国国旗飘扬。连韩国的都有,竟然没中国的,是不是因为中国没参加蒙特利尔奥运会?

在奥林匹克公园里随便转转。

站远一点可以拍到奥林匹克主体育场的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