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神道赏南金最美秋景是必不可少的,神道主要路段分“石像路”与“翁仲路”两段,而“石像路”被南京...
从苜蓿园地铁站到明孝陵景区路口,都有很详细和清晰的景区导游图,钟山风景区位于南京城东,自古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山”之一,有“钟山龙蟠”之美誉。景区面积31平方公里,其间山、水、城、林浑然一体,自然景观丰富优美,文化底蕴博大深厚,中山陵、灵谷寺、明孝陵三大核心景区分布着各类名胜古迹200多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 明孝陵,坐落于南京市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且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我们沿路走过大金门和四方城,古城墙在阳光的映射下透露出历史的沧桑感,配上蓝天绿叶红梁碧瓦,又显得熠熠生辉!



屋身与台基以浮雕墙裙来过渡,所作的装饰处理,其细微考虑令人叹服!

这个季节来明孝陵,去神道赏南金最美秋景是必不可少的,神道主要路段分“石像路”与“翁仲路”两段,而“石像路”被南京市民称为“南京秋天最美的650米”大道,橙黄的乌桕、紫红的榉树,灿黄的银杏,呈现出了一幅美丽的金秋画卷,缤纷落叶和曲折深幽的石像路相映成景,吸引大量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赏。


美丽的秋景吸引了来此作画的老者,其实不管是写生还是摄影,都是被那画上的风景吸所吸引,心灵好似漂浮在那优美的画中,让时间停止在这美好的瞬间!

从石骆驼开始眺望过去,石像由大渐小,安安静静地蹲伏着,夹道的是黄灿灿的银杏树,艳亮抢眼,地上则细细碎碎铺了一层薄薄的落叶。

明孝陵神道的最大特点在于建筑与地形地势的完美结合。其不同于历代帝陵神道成直线形,而是完全依地形山势建造为蜿蜒曲折的布局。而且在每一段落的节点处安放石像生来控制空间,形成一派肃穆气氛。石像生下铺垫有完整的六朝砖,使其600年来没有下沉。神道由东向西北延伸,两旁依次排列着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6种石兽,每种2对,共12对24件,每种两跪两立,夹道迎侍。

在秋风的吹拂下,整个明孝陵的色调变成了暖暖的金黄或者橙红,漫步在这样的色韵里,你是会不由自主地陶醉。


满地的落叶,犹如秋意的的堆积,是那么浓烈!



阳光透过树上的枝桠,照在了树叶上,散发出闪闪金光。

明孝陵神道的6种石兽中,以象为最大,重达80吨,当时为了将这些石兽运抵明孝陵,冬季时,在路面上洒水结成冰,再用粗大的竹、木作滚轴,一路上用人力推滚的办法来完成运输任务。在此,为古人们的付出所折服。

石像路的秋天是如此之美,美的让人沉醉! 小贴士:11月中旬是石像路最佳的观赏时间,也吸引了大批来此拍照的摄影爱好者,我们第二天清晨再次造访石像路,早上6点多也是如此,所以想留下这美丽的秋景,天时(清晨/黄昏+阳光)、地利(等待最美瞬间)、人和(人和景的完美结合)缺一不可!石像路的这组照片或许还留有一些遗憾,或许也是给自己再一次机会来此捕捉更美的瞬间!

真的不舍离开石像路,继续前行,走过棂星门,跨过御河桥,我们来到了文武方门! 文武方门前有一条很长的石板路,两旁高大的松柏树长的郁郁葱葱,和石像路相比是另一番景致。

文武方门是孝陵的正门,共5个门洞,中间3个为拱形门洞,两边2个为长方形门洞。现在所见的文武方门是1998年依照明代规制重建,所用琉璃构件全部由北京古建官窑专门烧制,墙体填补所用材料全部为明代城砖。



阳光洒在茂盛的枝头,印出斑驳的树影,让古城墙多了一份历史的庄重。

阳光下的红墙,配上参天的大树,除了那一份庄重也能够感觉出昔日的繁华。很喜欢这种色彩的搭配,在这里能够捕捉到让自己沉醉的金色光影,一份承载着历史沧桑的光与影!



继续往里,我们看到一块石碑,碑上书“治隆唐宋”四个鎏金大字。“治隆唐宋”的意思是颂扬明太祖治国方略超过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这是清康熙皇帝1699年第三次下江南谒陵时御题。在“治隆唐宋”碑左右还有清朝乾隆皇帝诗碑各一块,东西有卧碑两块,东边一块刻载康熙帝第一次谒陵纪事,西边一块刻记康熙帝第三次谒陵情形。

在碑殿之后,就是孝陵的主要建筑孝陵殿,即享殿。这里没有辉煌的殿宇,没有高大的城墙。有的只是曾经一些大殿的根基

原明代孝陵殿毁于战火,尚存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通高3.03米,台基上有大型柱础64个。台基四角有石雕螭首,大殿前后各有3道踏垛,尚存6块浮雕云龙山水大陛石。

这里曾经经历过两次战火,尤其清代咸丰年间的战火几乎让明孝陵地表建筑毁于一旦。这片土地,六百多年之中,一直见证着历史的烽烟。

断壁残垣的享殿虽然透着一丝悲凉,但从这些精致石雕中也能看出昔日建筑之宏大。 享殿的周边围绕着一些郁郁葱葱的树木,和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站在阶梯前,内心深处莫名有一种伤感。只能感叹一下沧海桑田的变化,感叹一下历史沧桑的物是人非。

走过享殿我们很快来到了方城明楼,方城是孝陵宝顶前一巨大建筑,外部用巨型条石建成,明楼在方城之上,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阳光映衬下斑驳的方城和红墙金瓦的明楼相互融合,既有历史厚重感,也宏伟的气势!


红墙金瓦透露出一股皇家的建筑风范,在蓝天的映衬下形成了明孝陵另外一种最美的色彩!


明楼在方城之上,南面开3个拱门,其余三面各开1个拱门,每扇门上面的门钉为9行,每行9颗,以显示九五之尊。




方城明楼以北为直经400米左右的崇丘即是宝顶,也称宝城,为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寝宫所在地。宝顶近似圆形,是一个直径约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即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的地宫,周围砌有砖墙。宝顶砖墙上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


明孝陵的游览告一段落,对明孝陵秋天的印象,不仅仅只是那红叶如火的石像路,也不仅恢弘气派的主陵,更多的是秋日阳光下古城墙给人带来的一片断垣、一片安宁,一片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