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新村渔港和水上疍家等特色民俗风情,在海南岛甚至全国都是独一无二而的特色景区,非常值得一游
南湾猴岛其实是个半岛,三面环海,只是从三亚这里过去,到岸边坐船比较方便,所以看上去像是一座岛。这里除了拥有优越的热带海岛生态环境和猕猴特色资源,优质的海水及滨海沙滩,还有独特的新村渔港和水上疍家等特色民俗风情,在海南岛甚至全国都是独一无二而的特色景区,非常值得一游。 我们是在猴岛官网上定的票,143元/人(原价163元),包括景区大门票,猴岛公园门票、景区交通(往返船票、电瓶车及跨海索道)、陵水高铁站至景区往返大巴免费接送,注意乘坐景区往返接送车仅限此网络订票或者高铁陵水站下车后,直接在南湾猴岛的接送大巴车上买票。从三亚坐高铁到陵水站,19元/人(二等座),景区官方网站上预订景区门票的,下车后找到南湾猴岛的接送大巴,出示门票预订短信就可以免费乘坐,抵达景区后在售票处指定窗口凭短信取票。

三亚到猴岛的交通差不多1个半小时,所以早一点出发安排一整天的时间还是很充裕的,三亚至南湾猴岛景区全程60公里,乘坐出租车需要350元左右,价格还是很高的,要是有四个人均摊可以考虑。


到了码头,看着对面的半岛,就像是海中的小岛一样,既感觉近在咫尺,却又隔着茫茫大海。

要进入猴岛,有两种方法,可以坐船抵达对面半岛的码头,然后乘坐景区的观光车前往南湾猴岛,也可以乘观光索道直接抵达景区,回程也是如此。

如果往返都选择观光索道,那就等于直接往返于码头和猴岛景区,去不了其他地方了,所以我们选择去程坐船,回来坐索道。

南湾猴岛这里的疍家渔排已有几百年历史,是三亚最正宗,也最值得一游的疍家渔排景区。说是景区,其实也只是因为这里因为南湾猴岛景区的建立,游客逐渐多了起来,渔民的生活还是很原生态的。

这里的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不管有没有游客,他们还是这样的生活。只不过游客多了,这里也卖起了海鲜,开起了餐厅,增加了收入。

在海南,在三亚,其实只有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原住民,和这些能引起我们些许触动的生活原态,才会让我们暂时忘了这里是一个旅游城市。而这里的人,也有着他们自己的生活,我们走近他们,其实不是为了游览,而是为了感受。这是在很多景区都不会有的感觉。

在疍家鱼排吃海鲜比较放心,虽然现在游客多了,价格也有所增高,但因为大都是本地的渔民建立,所有还算厚道。基本上不存在宰客的现象,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还有很多是自助餐的形式,更加可以放心。这里都是捕捞或养殖的新鲜海鲜,比如各种不知名字的海贝、海螺,还有海虾、墨鱼和各种漂亮的珊瑚鱼,就是烧制的方法简单了点,很多都是拿水一煮了事,味道新鲜地道,但不一定所有人都吃得惯。

到了南湾猴岛所在的半岛,去猴岛是坐景区的观光车往东走,如果往西走,还有个美丽的南波湾,现在建成了海洋生态乐园,对岸是有着海南岛最长的沙滩海岸清水湾度假区,与蜈支洲岛也是隔海相望,是一个纯天然的海洋生态保护区。


南波湾距离码头很远,是要单独买景区门票和观光车票才能去的。如果要玩南波湾和猴岛的话,最少需要两天时间。


我们今天也没有计划去这里,于是决定先往那边走走,看看这里海边的景色,也是相当不错的。走不多远,有道门拦住去路,这里有人站岗,需要坐电瓶车才能进入。

南波湾有最原始最完整的珊瑚礁群,海底聚集着多种热带鱼群及各种贝类和软体动物,景观美不胜收,是潜水爱好者的处女圣地,下次有机会一定要去南波湾看看。

南湾猴岛所在的半岛三面环海,碧波万顷,岛上怪石嶙峋,像一肥铁锚抛入浩瀚的南海,在碧波白沙的环抱下犹如拥红簇翠的图画一样迷人。

在这里运气非常好的碰到了卖竹筒饭的黎族大娘,这可是非常正宗的黎族竹筒饭,把野猪肉和糯米密封在竹筒之中烤熟,打开来香气扑鼻。竹筒饭是黎家人出远门,上山打猎或有客自远方来时才做的,也是海南非常特色的美食,本来还需要所专门去尝一尝的,这下省事了。这样原始的加工方法看上去就很有食欲。

然后在一边切开几个小口,吃的时候把翘起的竹片一条条撕开就可以了,非常原始,但又非常的新奇。看着这么麻烦的制作工艺和食用方法,我都觉得10元还不够手工费呢。

黎族竹筒饭有很多种,盐巴香饭、黑豆香饭和野味香饭等,我们吃的是野猪肉的,也是最好吃的一种。猪肉、糯米和竹筒的香味混合在一起,让人食欲大开。真应该多吃两份啊,可惜当时一人吃了一份就饱了,午饭钱都省了。

农家的柴鸡蛋,炭火烤的,真正的柴鸡蛋,怎一个好吃了得,只要5元2个,也是超便宜。景区里面的鸡蛋最少都是5元一个,而且是普通鸡蛋。

猴岛其实只是在南湾半岛上的一小部分,之所以叫称之为“猴岛”,是因为这里是我国唯一的岛屿型猕猴自然保护景区。

进入大门,首先看到的是猴岛雕塑广场,一只猴子正坐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书籍堆上,捧着人的头盖骨在思考。


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椰树、荔枝、菠萝蜜、杨桃等果树比比皆是,草木四季常青,花果代谢不衰,是典型的热带风光,既适合猕猴生长繁衍,又能为猕猴提供充足的食物。

这里就像是个热带植物园,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热带植物,这里也像个野生动物园,因为这里没有笼子,有很多动物自然而原始的生活在这里。

只不过这里最常见的动物只有一种,那就是猴子,数也数不清的猴子。

峨眉山的猴子是我见过最凶悍的猴子,体型肥硕,只要看见你身上有包就直接扑过来抢,从他们面前走过手里必须有棍子,否则一点安全感都没有。这里的猴子个头小,基本上都是不怎么搭理游客的,除非你主动去喂它。

虽然这里的猴子还算温顺,但是有一些事项还是要注意的。例如,上猴岛不要穿红色的衣服,否则会遭母猴子妒忌,撕烂衣服。

手上不要拎塑料袋之类的东西,否则猴子会以为是食物,上来抢食。眼睛也不要和猴子长时间对视,否则它们认为在挑逗它,会上来撕咬抢东西。

在猴岛里面漫步,触目所及,猴子们三五成群地在草地上、树林中、枝丫间旁若无人地嬉戏。如果有只淘气猴子跳上你的肩膀(这种事情经常发生),不要怕,也不要惊叫乱跳。

只要摊开双手,表示你没有食物给它吃,它就会懂得并自己离开的。

虽然这里的猴子攻击性不强,但也是很聪明的,所以不要在它们面前打开包,比如相机包,手提包等,它们会认为你要拿食物给他们吃,会跳上前来抢你的东西。

可以买一两袋花生果之类的食物喂猴子,但是极其不建议大家喂猴子比较咸的食品,养过狗的应该都知道。

但是要注意,给猴子喂食要一次把手中的东西都喂完,如果留一点在手中,猴子会以为在挑逗它们,一拥而上来抢夺那你可就很被动了。

这里也有不和谐因素,就是由猴队长带领下高举旗帜的猕猴迎宾仪仗队。其实就是把猴子都拴在这里,有游客过来驯兽员就敲击木板,猴子就被迫举起旗帜。

在这个本来应该自由自在的地方被迫加上锁链,应该是谁都不情愿的事情吧,所以这些猴子心情都很不好,表情凶狠,对人很不友好。

这里还有个浴圣池,是猕猴的水上乐园,可以看到猴子们或潜水、或游泳、或跳水,玩的不亦乐乎。


这里是拘留所,猴岛上面唯一的笼子,里面关着不听话的猴子,外面的展示牌上有他们犯下的罪行,什么无故伤人啦,欺负小伙伴啦,抢夺游客背包啦,其实就是哄小孩玩的一个景点。

在杂技表演区,定时定点都有演出,猴子走钢丝、猴子踩高跷、猴子吊环、猕猴椅子顶、群猴赛车等多项高难度技巧表演,尤其是超长距离的猴子高空骑单车、猴子单车过跷板表演,更是国内首创,绝无仅有。

这里也是大多数游客很喜欢的项目,去晚了可就没有好座位了,不过不要紧,可以等下一场。

最后骑自行车绕圈的表演,有一只猴子不知道是被观众招惹了,还是自己不高兴了,扔了自行车要发飙,驯兽员就要揍他,结果十几只猴子都把自行车扔了一起上去帮忙,场面一度陷入混乱。

可惜我看傻了,没顾得上拍照。

这些供人合照的猴子比较小,还是比较听话的,但是对于这种虽然受过训练的野生动物也不要完全地放心,因为你并不知道他们平时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他们的心里可不一定像你那样开心。



这里的猴子多的看不完,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过去了。回程排队去坐索道,回对岸的新村码头。排队的人很多,因为这时候大多数人都要回去了,至少要排1个小时。但排队的过程你不会寂寞,因为头顶上有无数的猴子跳来跳去,你要是带着吃的,可以一边排队一边喂猴子,时间过得很快。

猴岛索道全长2138米,是全国最长的跨海观光索道,犹如一条凌空彩链横跨新村港湾,将神秘的南湾猴岛、迷人的热带港湾、浓郁的疍家民俗、喧闹的渔港风情等串成一线。

迎着徐徐的清爽海风放眼四望,海阔天高,青山、碧水,沙滩、椰林和脚下迷人的滨海渔港风情尽收眼底。

开始还只是美丽的海景,转过山坡遮挡的一面,疍家渔排的风光就会突然出现在眼前,无比的壮观,这索道是欣赏新村港湾疍家渔排全景的绝佳地点。

不过索道的速度很快,最快时速度达到6米/秒,整个行程只有短短的7分钟,在鱼排上面的最佳角度的时间不过1-2分钟,所以拍照的话一定要抓紧时间。

疍家人之起源,可追溯至秦汉时期,新村镇新村港内长年居住的水上人家被称为“疍家”或“疍民”。这些生活在水上以打鱼为生的小渔民家庭,他们没有大船,无法远航,只能在近海捕鱼。渔港里也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退潮时,他们下笼下网,捕些鱼虾,生活随着潮汐变化而变化。

关于疍家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清光绪《崖州志》称疍家人为疍民:“疍民,世居大蛋港、保平港、望楼港濒海诸处。男女罕事农桑,惟辑麻为网罟,以鱼为生。子孙世守其业,税办渔课。间亦有置产耕种者。妇女则兼织纺为业。”

也有民间说法是疍民即水上居民,因像浮于饱和盐溶液之上的鸡蛋,长年累月浮于海上,故得名。据人类学家考察分析,证实疍民不属于一个独立民族,而是我国沿海地区水上居民的一个统称,属于汉族。疍民祖籍多为阳江、番禺、顺德、南海等县的水上人家,现在主要分布在广东的阳江、番禺、顺德、南海,广西的北海、防城港,海南三亚等沿海地区。

纵横交错的海上渔排离陆地并不远,渔民在海上选择好自己所要居住下来的海面,然后用橡胶渔排,做成方格状,在方格里系网进行水产养殖,而在养殖地上同时也建起一个小房子供渔民生活所需,吃住都在这座小房子。这种小房子也叫作“疍家棚”,是傍岸临水架设的棚户,以前是竹瓦板壁,现在也有轻钢结构的,里面陈设较为简单。

素有海上街市之称的渔排风情,是古陵水八景之一。从索道俯瞰新村港疍家渔排,一口口渔排网箱呈“井”字形连片排列在海面上,一间间小木屋散落在渔排上,渔民在木屋起居饮食,渔排之间的“街道”上船来船往,一道独特的海上景观呈现在人们眼前,这就是南湾猴岛疍家人的海上田园。

疍家人在海上住所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住在渔船上,以舟楫为家,一种是住在海上渔排疍家棚上,以渔排为家。两种方式都以海为伴,以水为乐。

停泊在内海中鳞次栉比的疍家渔船及渔排是新村港水城极富特色的海上景观,疍家渔排的海鲜也是风味纯正,在渔排上吃海鲜,喝海马酒那可是相当惬意的。现在景区通过五彩渔排、疍家渔灯、开贝取珠、埠舟唱晚等活动,打造了独特的南湾海港疍家风情游。

据说夜幕降临后,20平方公里的内港及近海灯火辉煌,构成一副“海上蜃楼”的海街景象,这次要赶回市区,所以没有机会看到疍家渔排的迷人夜景,下次来一定要好好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