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网上说搭车到农大再步行,一到才发现还要走几里的路,(其实到东站坐到榔梨镇的车直接到陶公庙的牌坊下车省时又省钱)为了节约时间,就花十块钱转乘摩托车,几分钟的时间摩的师傅就把我带到了后门,一下车发现后门也有不一样的风景。

沿着寺庙的红墙,来到了寺庙的山门,门墙上刻有“临湘山”,周围为五龙盘绕,中门有一对联:山中宰相,陆地神仙,左门门额“丹邱”,门联为:六朝遗庙,千古名山。

进入山门,可以看到一座戏台背靠着山门,戏台前一面红墙旁边的一棵樟树已经有八百多年了,树心已空,仍然古木参天,枝繁叶茂,站在它面前能感受到一种生命之美,尽管枝干扭曲,却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往前拾级而上就来到了正殿,分前殿和后殿,不少善男信女或三三两两,或全家老少,穿梭于大厅之中,脸上都带着虔诚的表情。

穿过正殿就是供奉陶公神像的地方。这时只见几个道长正整装开始做晚课,一位老道长分给每个信众三柱香,晚课开始了,有的奏乐有的唱道家的歌,还有一位负责念经,而我到这里来自然是随缘。听着他们的梵音声声,檀香缭绕,这可是一场道家的洗礼,我想人生需要一种信仰,尘世中的万物都有逃不掉的生死轮回,我们总是没有选择的来到这个世界,不管遭受什么样的经历,我们都需要心灵的信仰来支撑。只有在淡泊宁静中我们才能清晰自己,才不会随波逐流。整个晚课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快到结束的时候,我们手上的香有一个道姑收起,拿到那个念经的道长手上焚烧在陶公神像前,大概是把我们的愿望转达给陶公吧!

走出正殿,放眼望去,远处的浏阳河水,涛声依旧,正对面的戏台几个老奶奶正在上面清唱一首花鼓戏,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庙会的热闹场景。雨忽然好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此时此刻不禁感慨。

走下台阶出了陶公庙,一个大的休闲广场中间有个大的八卦图,庙旁有一个小花园,几株桃花开得正旺,走出广场,穿梭在榔梨镇的古街上,来到了陶公庙的牌坊下准备坐车到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