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宋代构件和明清时代木构建筑,是海内外同类建筑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年代最早、而著称于世的古迹
从家门口坐到泉州中心站的车,转公交车就来到了位于泉州鲤城区南门天后路的泉州天后宫。当我们来到了天后宫的宫门前,只见宫门的两侧立着两座塔楼,天后宫的大门并不宏伟,却颇有泉州特色,眼前的山门上赫然写有“天后宫”三个金字的匾额。看着这座历经风雨沧桑的天后宫,犹如翻读一部荟萃着海交史、宗教史、透过氤氲缭绕的佛香,眼前仿佛出现了泉州女神美丽圣洁的形象。


泉州天后宫始建于南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初名“顺济宫”,元代十五年(公元1278年)至十八年(公元1281年),元世祖两次册封妈祖为“护国明著天妃”,易名为“天妃宫”;明永乐年间,出使西洋的三宝太监郑和奏令福建守官重新拓建妈祖庙,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施琅征海,师次于此,“神涌潮济师”、“有助顺功”。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后“,后易宫名为“天后宫”。康熙二十四年,钦差礼部郎中雅虎来宫致祭。现在建筑群还保存宋代构件和明清时代木构建筑,是海内外同类建筑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年代最早、而著称于世的古迹。


走进天后宫的大门,从门后戏台的台阶下去,一只大的用米堆成的乌龟映入眼前。每年正月到元宵节后的一段时间在天后宫都会有泉台民俗活动——祈米龟。米龟是流行在台湾澎湖地区的一种民俗活动,原来就是从泉州传入的但现在泉州已经不常见了。在前几年又从台湾澎湖给倒引进来泉州了,现在每年正月都会有来自台湾澎湖的米龟师傅来天后宫制作米龟。米龟实际上就是用一包包的大米堆砌成一只大乌龟的模样,米龟越大越吉利。而且米龟的每个部位都有一定的说法,总之只要去摸摸米龟就能保佑你一年平安。因此每年的米龟是越做越大了,今年好像是有3万多斤重了。今年除了米龟外还多了两条水果龙,水果龙就是用各种果蔬扎成的龙。这也是一种吉祥的代表。

经过米龟,我们来到了 天后正殿,虽历经沧桑,但明清木构建筑至今依旧保存完好,而且保留来代构件,殿前悬挂着一排红灯笼,入口处摆着一块石刻的圣旨,里面供奉的就是海神妈祖了。妈祖原名林默娘,是北宋时湄洲岛的民女,据说她出生时遍地生香、瑞光四射,她终生行善济人,引导乡人避凶趋吉,后来为了救护遇到风暴的父亲而遇难,百姓感念她的美德,尊他为海上女神立庙祭祀。当地渔民出海前都要到天后宫祭拜。正殿的妈祖神像表情端庄,上方有“天上圣母”四字,另有雍正元年(1723年)御书匾额“神昭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