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你也可以挑选其中的精华景点游览,值得推荐:万寿山,登顶向北眺望,五环尽收眼底。古建筑里别有洞天
去颐和园的那天,天很蓝,从未见过的北京蓝。可能是之前呆在北京的日子里没看过如此纯粹的蓝。 走在颐和园湖堤上,大风一个劲呼呼地刮,却没有感觉到一丝寒意。或许正是这大风的功劳,吹走了雾霾,送来了蓝天。 北方的天空蓝得很透彻、深沉,和南方的那种浅浅的淡蓝不同。南方的蓝天多半掺杂着很多云朵,而北方的蓝天却很洁净,大概是水汽少的缘故吧。要是有云朵的话,天空和云朵的层次界限也很分明,让人看得很舒心。 关于到达:颐和园具体位于北京市区的西北隅,四环至五坏之间。乘坐地铁4号线至北宫门下,D出口步行前往即到颐和园北门。也可乘坐303路、330路、331路、346路、375路、563路、563路区间、584路至颐和园北宫门下。 关于游览路线:北门进,由北至南,依次是苏州街——万寿山——佛香阁,然后可以逆时针绕昆明湖一周,最后从颐和园东门出。东门离西苑交通枢纽不远,无论乘坐公交还是地铁都很方便。 关于游玩时间,要是细品慢玩颐和园,估计得花上一整天的时间。因为整个园区实在是太大了,占地面积290公顷。当然你也可以挑选其中的精华景点游览,值得推荐:万寿山,登顶向北眺望,五环尽收眼底。向南眺望,昆明湖一览无余;佛香阁气派宏伟,建筑独具匠心;昆明湖碧波万顷,桥、岛、殿、阁,倒映水中。 关于票价:30元/张(旺季),20元/张(淡季),学生票半价。 关于游览注意事项:去的时候适逢初春,昆明湖湖面冰未完全开化,湖水在缓缓解冻之中。因此,湖边行走要时刻注意安全,谨防落水。爬万寿山需要一定体力,上下山避免剧烈运动以保持体力。佛香阁内二至三层有旋转式楼梯,注意脚下安全。 【山与水的完美协调在颐和园里得到了极致的发挥。颐和园山水交融,堪称山水园林的典范,是来北京旅游不可错过的景点之一。】

颐和园北门,踏上颐和园之旅的开端。

颐和园长桥横跨在苏州街之上。


之前一直以为苏州街是北京地铁10号线的一个站名而已。直到来了颐和园,才推翻了之前的印象。苏州街——颐和园的后湖,是一个仿江南水镇而建的买卖街。随处可见买卖商品的符号。

苏州街,大红灯笼高高悬挂。

从四川酸辣粉到老北京炸酱面,从云南过桥米线到扬州炒饭。纵横整个中国,将美食一网打尽。

各式店铺,玉器古玩店、绸缎店、点心铺、茶楼林立。

建筑中的“龙”元素。

八旗飘飘,皇家风范。

平整如镜的湖面。还未解冻。

桥洞上的狮子石雕栩栩如生。

点心铺美食众多。

苏州街在这个时节似乎略显空旷、冷清。

有点意思。

停泊在苏州街附近的游船。并排放置,错落有致。

站在长桥上观望苏州街。

十二生肖里的它们,你能认出来吗?

开始漫长的爬山过程。

山下的牌坊。

有种藏式建筑风格的味道。仿佛回到了布达拉宫。

阳光普照下,绿草闪烁着光晖。

古建筑与苍柏的相互映衬。

龙雕。

还没到山顶的一个平台,可以暂时缓歇一会儿。

蓝蓝的天空白云飘,树儿未抽出新枝芽。树梢上的鸟巢,鸟儿还在吗?

一景。

虔诚。

回望上山的路。山下来往的游人。

感觉在很多北京古建筑的房檐上见过类似的一幕。

这么抖的楼梯,上来后才发现心生恐惧。

气势恢宏,匠心独运的古建筑,是游园者绝不可忽略的。

万寿山顶,五环沿线清晰可见。

城市做个背景。

墙面到底有几尊佛像呢?

太阳投下的影子。

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高速路上川流不息的汽车,见证首都的日新月异。

颐和园的守护者,百岁苍柏。

两尊佛。

红漆,金饰,对称。

万寿山眺望南湖岛以及十七孔桥。

亭子与昆明湖的巧妙结合。

万寿山下的皇家建筑呈现对称的美感。


远处的山与塔。

投下的影子。

这个角度,望而却步。

牌坊的字你能看清吗?

仰视。

楼梯曲曲折折,建筑设计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你在拍什么?

终于走完了长长的楼梯。山脚下的歇脚之处。

佛香阁。仰视有高出云表之概,随处都能见到它的姿影。

排云殿。“神仙排云山,但见金银台”。

佛香阁下排云殿。殿角重重叠叠,琉璃五彩缤纷。

波光粼粼。

佛香阁掩映在苍翠之间。

古建筑里别有洞天。

天空飘来一条扫把云,与苍穹下的古建筑屋檐和谐统一。

冬季冰面封冻,只好把游船们都关了起来。

湖面开化,水光粼粼。

冰面危险,请勿上冰活动。

万寿山下昆明湖。再加上蓝天中的一抹云儿,绝美。

对称。

拱桥之上,来来往往的游人。

连接湖堤的亭榭桥梁。

石狮子的神态,背景是昆明湖加万寿山。

翘起的屋檐与呈放射状的云朵。

十七孔桥望日落。

阳光映射下,万寿山上的建筑披上了金衣。

古代建筑的形状美。


太阳渐渐落山。

太阳在落山的前一秒,拼命挣扎,渲染最后一丝天际。

奇特的云。

天色渐暗。

颐和园也是一个拍日落的极好场地,推荐!

淡蓝的天,朗朗的月儿。


摄影家们扛着长枪短炮,拍摄等待太阳落山的一刻。

颐和园铜牛“永镇悠水”。

火烧云,被夕阳染红了身姿。

杨柳剪影,暗色调。

天际的云朵变幻莫测。

月上梢头。

逆光。

树与月亮的协调。

未抽出新芽的枯枝,密密麻麻,皎皎月光隐匿其后。

似乎过年的气息还未走远,颐和园东门“春节”两个大字依然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