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因为汕头街被大家推荐得太多了,所有游客都一窝蜂拥过去,反倒是错过了自主探寻当地美食获得的...
汕头街(马来文:Lebuh Kimberley;英文:Kimberley Street)是潮汕小吃汇集的一条小吃街,晚上非常热闹,店铺和路边摊都在售卖各式各样的潮汕美食。它位于槟城乔治市世界遗产历史名城的缓冲区,若你是先从槟城国际机场坐机场巴士到光大大厦(Komtar),而预定的青年旅馆位于爱情巷(Love Lane),下了机场巴士往核心区(东北方向)步行经过一两个路口就会到达汕头街。

汕头街的招牌美食当属以粿汁、粿条汤、四果汤和炒粿条闻名遐迩的“粿(果)味四君子”。粿条是我国福建潮汕地区对牛河/河粉的称呼,所谓炒粿条就是干炒牛河啦!马来人直接把炒粿条按潮汕话音译为“Char Kway Teow”。在槟城做潮汕美食的店铺大多是华人开的,所以看到华人面孔的店家直接用中文点餐完全没有问题。

我当时傍晚从光大大厦下来,在槟城的世界遗产区域走得晕头转向,一方面是因为密布的道路呈不规则的横纵交错,极难通过东西南北来定位方向;另一方面是因为道路指示牌都用马来文标记,我行前攻略上查到的中文或英文路名在此通通对不上号。所以,为了便于大家聪明出行,我回来后做了一张中文、马来文对照的槟城世界遗产片区地图,相信聪明的你不会像我一样转晕。

路上会陆续碰到街边美食,这时你可以忍住,也可以看眼缘随性饱餐一顿再说,因为槟城美食实在是太多了,光是能上《槟城著名美食》排行版的闽粤小吃、马来小吃、印度小吃就有12种,每种小吃可能还有不同口味的几家老店,相信我你的胃口绝对不足以每道都尝上一遍!

在吃上,我属于看眼缘随性决定的那种,沿途逛到哪感觉不错就试试。在位于爱情巷的青旅House of Journey办完入住手续,放下背包,出门寻觅美食,没想到还没走到汕头街就已经吃上了,哈哈。从青旅一出来没走多远就碰上了一家卖纯正马来美食 Sata 和 Otak-Otak 的路边摊。Otak-Otak (乌达)是长条的。它的做法是将鱼肉剁成鱼泥,加入木薯粉,调味料(盐,味精,香料)然后用一种叶片两片互包,包了以后用2根牙签在头和尾插入以对封口,然后就可以放在火炭上靠,烤至香味就完全可以吃了。Sata (沙达)是位于西马东海岸登嘉楼(英语/马来语称为Terengganu) 的 Otak-Otak 的一种,呈三角形。

这家店的老板是槟城的一名公务员警察,马来人,家乡就在西马东海岸的登嘉楼,Sata 和 Otak-Otak 是他的家乡美食。他利用下班时间和他的亲弟弟在街边摆起了美食摊,刚试业不久,打算过阵子把摊点搬到游客更多的夜市去。他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而他弟弟没有接受过好的教育,一点英语都不会,他弟弟在帮我烤 Sata 和 Otak-Otak,他就在一旁跟我聊天。重要的是,他们家的 Sata 和 Otak-Otak 味道很不错!

接着我又逛到一家打石街(Lebuh Acheh)上的“吕家牛肉粿条汤饭”店,看着里边顾客不少也不多,感觉还不错,也进去点了一碗牛肉粿条汤。

他们家主打的粿条汤是牛肉粿条汤,味道浓香鲜美,但是真不可思议回来居然几乎搜不到这家店的中文点评,中国游客都不来这家。我还以为是自己的味蕾太奇葩,但他们家Facebook页面还是有很多外国粉丝留言狂赞好吃的,也许是因为汕头街被大家推荐得太多了,所有游客都一窝蜂拥过去,反倒是错过了自主探寻当地美食获得的不期而遇的惊喜。

总算来到汕头街,入夜后的汕头街灯火通明,各国游客慕名而来,一品槟城风味。

这家“天皇鸡脚粿条汤”的美食摊坐了好多人,想必是汕头街上比较受欢迎的一家。

他们家的粿条汤是用新鲜猪骨加鸡骨头熬煮的,味道清淡,粿条细滑爽口,与牛肉粿条汤的味道很不一样,也很好吃。后来才听说这家的鸡脚味道也很经典,下回再来尝。

接着我又在另一家“养生糖水铺”点了一碗消夏解暑的四果汤,一种放有空心莲子、银耳、绿豆、薏米、阿达子和仙草冻的甜品,味道好极了!

吃饱喝足,感觉不能再美好。返回青旅,睡个好觉,第二天开逛乔治市世界遗产名城,完美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