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耀目,端庄浑重,该亭以仿木结构形式装配而成,为重檐歇山式,显示了中国古代精湛的冶铸工艺。远望泰山
岱庙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南麓,俗称“东岳庙”。始建于汉代,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坛庙建筑是汉族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筑,体现了汉族作为农业民族文化的特点。坛庙建筑的布局与构建同宫殿建筑一致,建筑体制略有简化。

“遥参亭”是岱庙建筑群南北轴线上的第一组建筑,实为岱庙的入口。

“双龙池”,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开建,方石垒砌,引王母池之水,环绕岱庙注入池中。因池内西北、东南角各有一个进出水的石雕龙头而得名。遥参亭在唐代曾叫“遥参门”,民间曾有“参拜泰山神,先拜遥参门”之说。


岱庙坊,又名玲珑坊,是山东布政使施天裔建于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通高12米,宽9.8米,深3米,总体略呈方形造型端正,为四柱三间三楼式牌坊,高低错落,通体浮雕,造型雄伟,精工细琢,为清代石雕建筑的珍品。


古朴的正阳门



岱庙进门西边是唐槐院,东边是汉柏院。我都是习惯先逛汉柏院,从炳灵门进就是汉柏院。


古柏




米芾手书第一山












延禧门进就是唐槐院。



原树高大茂盛,蔽荫亩许,民国年间枯死。1952年在枯槐内植新槐,今已扶疏郁茂,俗称“唐槐抱子”。

清康熙年间张鹏翮题《唐槐诗》碑。

明万历年间甘一骥书“唐槐”大字碑。

角楼






远望泰山






仿制的如字石刻。像这样的复制景观还有很多。

仿制的经石峪







岱庙配天门东侧汉柏院门口左侧,碑名为《宣和重修泰岳庙记碑》,宋宣和六年(1124年)为重修岱庙而立。 此碑在岱庙炳灵门外北侧。碑高9.25米,宽2.1米,厚70厘米,螭首龟趺。 龟座高185厘米,宽300厘米,长500厘米。仅这青石大龟座就有七立方米,重达四万余斤。规制穹崇,镌勒工巧,居岱庙诸碑之冠。 碑阳文26行,满行76字,凡2768字,字径5.5厘米,正书。额篆“宣和重修泰岳庙记”2行8字,字径23厘米。碑阴原刻庙官姓名20行,前15行为宋刻,后5行为元刻。 明万历十六年,山东巡抚李戴。吴龙征于碑阴刻。“万代瞻仰”4大字,字径124厘米,原刻遂佚。此碑立于宋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







东御座位于汉柏院北,原为清代皇帝驻跸之所。其垂花门与东华门相直,大门与汉柏亭相对。院内殿宇毗连,步 廊环围,1985年辟为泰山珍贵文物陈列室。正殿内按清宫设置作复原陈列,有龙墩、龙椅、立柜、方桌等紫檀古木家具及各种大理石花饰挂屏。配殿内陈列泰山祭器。殿前松柏下,东有宋真宗御制《青帝广生帝君之赞碑》,西有驰名中外的《泰山秦刻石》残字碑。



经幢


摸福游戏,闭着眼绕着这个石头正反各转三圈。

闭着眼走,摸到这棵树就算成功了。

天贶(kuang)殿为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属于山东岱庙的主体建筑。“天贶”即天赐的意思。相传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六月初六有“天书”降于泰山,宋真宗即于次年在泰山兴建天贶殿,以谢上天。整座大殿雕梁彩栋,贴金绘垣,丹墙壁立,峻极雄伟,虽历经数朝,古貌犹存。殿主祀东岳大帝。天贶殿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宫殿”,亦称“东方三大殿”。


大殿内精美绝伦的壁画。





























铜亭又名“金阙”,为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铸。亭为铜质,施以鎏金,亭长4.4米,宽3.4米,内祀元君铜像。璀璨耀目,端庄浑重,该亭以仿木结构形式装配而成,为重檐歇山式,显示了中国古代精湛的冶铸工艺。20世纪70年代迁入岱庙。


































泰山地质公园博物馆坐落于泰安市泰山脚下的岱庙雨花道院北侧,占地6000平方米,展览陈列面积760平方米,2005年10月建成向游人开放,是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泰山整体模型

李斯小纂







古生物化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