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古窑民俗陶瓷历史博物馆是中国陶瓷专业博物馆。在江西省景德镇市瓷都大道盘龙岗、位于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内。1979年筹建,1984年10月1日正式开放。该馆馆区范围达83万平方米。馆区内有古窑建筑群和清代民居建筑群。古窑作坊内,有瓷工进行手工制瓷技艺表演,烧制仿古瓷;清代民居建筑内,有景德镇陶瓷发展史和书画展览。

随风飘落的叶子,一片又一片的落在水面上,然后再慢慢的沉浸到水里,直到被水淹没,感叹时光如水。

平静的湖面倒影出清晰画面

陶瓷民俗展示区以十二栋明、清时期古建筑为中心的民俗景区内有陶瓷民俗陈列、天 后宫、瓷碑长廊、水上舞台瓷乐演奏等景观。

岸前街创意休憩区内有昌南问瓷、昌南码头、耕且陶焉、前街今生、木瓷前缘等瓷文化创意休闲景观。

这套瓷乐器采用优质瓷土按专业乐器技术要求精致制作,演奏起来清晰悦耳、美妙动听,是景德镇瓷乐器“声如磬”的集中体现。

它的美妙也许只有你在现场才能感受得到的

犹爱泰迪狗狗,总有一天我也要带上一只旅行,然后给它拍照。

秋天来了,秋意正浓,走起来。

明闾”有闾门、店铺、祠堂、民宅等八栋建筑。明代闾门在明建遗存中较为罕见,此处夏田闾门更为精美。明代晚期的店铺为三开间,明间稍大,两次间为柜台,建筑简朴实用。

汪氏五股祠堂为三开间,由照壁、享堂、后寝组成。其他五栋民宅的典型平面是围绕天井布置上下堂、上下正房、东西厢房等。层高都在四五米,结构基本是穿斗式。

逼真的还原了当时制瓷工艺

一叶知秋意,一树识菩提;若有来生,我愿为树。

就连厕所也贴的是陶瓷,请忽略我无节操的拍照。

作坊是我国古代陶瓷手工业劳动生产场所,俗称坯房。发展到明代已分工很细,据史料记载制瓷工艺有“过手七十二”之称。

此作坊,生产日用瓷为主,其中包括碗、盅、杯、碟等品种,胎质细腻,造型规整,素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著称于世。

在这里你可以目睹胎釉下彩绘

看见一男的,摆弄着各种姿势,你还要要不要脸。

手工制瓷作坊——制瓷作坊,俗称“坯房”,是制作瓷器坯胎兼瓷器坯胎釉下彩绘的工场建筑。根据瓷器坯胎品类的不同,又可分别称作“圆器作坊”和“琢器作坊”。作坊建筑,由三栋或四栋穿逗式木架建筑绕内院组合而成。

美轮美奂的陶瓷,真想抱一个走。

可惜太多了,抱不去,还是拍拍照片吧。

清代镇窑——(简称“镇窑”)为我国传统窑炉中独具风格的瓷窑。窑房是穿逗式木构架建筑。窑炉位置约占窑房四分之一的面积,除去窑炉所占空间,其余约为两层结构。底层为装匣、开窑之用。二层柴楼主要用来贮备松柴。整座窑炉棚顶,与无梁殿内顶部相似,属砖砌成的拱形结构顶棚,高大的烟囱用单砖砌成,其砌筑技巧令人信服。它的烧成室型呈一头大一头小的长椭圆形,进窑门处宽而高,靠近烟囱则逐渐狭窄矮小,故有“鸭蛋形窑”之称。全长15---20米,容积为300立方米左右,最高处6米上下。

葫芦窑为景德镇葫芦形柴烧瓷窑的简称,古人说其“窑形似卧地葫芦,前大后小”。葫芦窑为景德镇特有的瓷窑,最早出现于元末明初,直到清初出现了蛋形窑(镇窑)后才逐渐停止使用。

明代葫芦窑兼备了宋元时期龙要和馒头窑的优点,烧成技艺有了长足的进步,对整个明代景德镇制瓷业发展和清代镇窑的形成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有没有一座城,因为一门手工艺术而传承了千年。

我不知道这种手工艺术还能传承多久,但我清醒的知道一种文化不会轻易被遗忘!

景德镇,这座制瓷小镇,与陶瓷就在前世便签下了千年契约,于是开始了千年恋爱。

馒头窑为景德镇宋元明时期使用的典型瓷窑之一,以窑形近似馒头而得名。有的馒头窑窑床的平面呈马蹄形,故又称马蹄形窑。馒头窑属半倒焰式窑炉,火焰自火膛喷向窑顶,再倒向窑床,烟气从排烟口、竖烟道、经烟囱排出窑外。

龙窑为我国传统陶瓷窑炉之一,窑炉依山势倾斜砌筑,形状似龙而得名。龙窑结构简单,分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窑头设有单独的火膛,其余燃烧室均在窑床的通道内,投柴口设在两侧窑墙上的拱脚处,对称排列。一般以茅草、树枝等为燃料。

秋意浓,走进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镇。

秋天是一个凋零的季节,也是一个伤感的季节,如果有太多的放不下就去旅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