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有宋代东坡书院、桄榔庵、东坡井等。景区书院陈列馆前,东坡笠屐铜像矗立在姹紫嫣红的鲜花丛中
中和古镇过去为儋州州治,历史悠久,大约公元前100年,路博德将军渡海南征,设置了儋耳郡。公元546年,岭南巾帼英雄冼太夫人渡海收复海南,将郡治迁至宜伦河畔的中和镇,从此开启了中和古镇长达1300多年的“州城”历史。古迹有宋代东坡书院、桄榔庵、东坡井等。 中和古镇是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贬谪海南时居住和讲学的地方。苏东坡在1097年从广东惠州任所贬到海南岛,先是居住在昌化军使安排的官屋,后来湖南提举董必察访广西时,把苏东坡从官舍中驱逐出去,使他不得不“偃息于桄榔林中”,昌化军使张中、仰慕者黎子云等共同帮助苏东坡在中和镇城南的桄榔林建房,在众乡亲的帮助下建起了三间茅屋。虽然周围虫蚁滋生,但茅屋处在“竹身青叶海棠枝”的桄榔林中,东坡宽慰之余便将茅屋命名为“桄榔庵”。后来苏东坡引用《汉书•杨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欣然命名其屋为“载酒堂”。 苏东坡在海南的贡献:①劝农事耕 ②掘井惠民 ③良方医疾 ④授黎酿酒 ⑤笠屐醉归 ⑥榔庵讲学 ⑦草舍著述 ⑧离琼北返
载酒堂成为苏东坡以文会友、传播中原文化的地方。来自各地的学子常于载酒堂“问奇请益”,载酒堂因此名闻遐迩。苏东坡居儋三年后北返,这里便成了文人墨客抚今追昔,缅怀东坡先生的一处胜地,被誉为“天南名胜”,到了清代载酒堂才改称东坡书院。 东坡书院山门悬挂的“东坡书院”黑色牌匾,是清代书法家张积的手迹。穿过山门,跨过石桥,先是载酒亭。亭分上下两层,上层四角飞檐,十二根据色的圆柱支撑起翠顶。亭中悬一块“鱼鸟亲人”横匾,意为苏东坡远谪海南岛,只有鱼鸟是他的亲人。亭内镶着以东坡与春梦婆攀谈、东坡惜别儋州百姓为内容的木刻。
最有特色的是右边墙上的一块大理石碑刻,那是根据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的原作雕刻的《东坡先生笠屐》,石碑上右边一幅字为明代大文学家宋濂所题,石碑刻画是明代大画家唐寅所画的《坡仙笠屐图》:苏东坡头戴竹帽,脚穿木屐,高卷裤管,身体向前倾斜,在村路上顶雨急归。最珍贵的还是左墙角上的一块石刻,为苏东坡画的梅花图,900年过去了,还能亲眼所见苏东坡画的画真是一种奇迹。
大殿正中是东坡讲学的雕像,上有一“鸿雪因缘”匾额。取自东坡写的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雕像寓意着苏东坡循循尚诱地讲授,黎子云聚精会神地聆听,站在苏东坡后面的是随他来儋州的儿子苏过。景区书院陈列馆前,东坡笠屐铜像矗立在姹紫嫣红的鲜花丛中。铜像的汉白玉座墩正面镶着”东坡居士“四字,是郭沫若的手迹。苏东坡被流放到海南,历尽艰辛困苦,在儋州三年多,苏东坡教当地人读书,为还没有开化的海南播种文明。在他北归后,他的学生姜唐佐考中进士,这是海南有史以来第一个进士。所以人们说,“东坡不幸海南幸”。但是苏东坡也不觉得自己不幸。他说:“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
游完东坡书院,听工作人员说这里唯有东坡亲自为百姓挖的井是留下来的原始真迹,在中和古镇南,所以决定去那里看看。当年苏东坡亲自带领乡民在桄榔庵附近打了一口水井,乡亲们感激地称为“东坡井”。数百年来,石井沿壁磨出的数道深深痕迹,记忆着悠远的岁月,900多年过去了,还能看到苏东坡亲自挖的井真是很难得。
公元1101年苏东坡获赦北还,路上卒于常州,享年六十五岁,墓今在河南郏县。可以说儋州三年是苏轼的最后政绩,苏东坡与儋州大地、儋州黎民的这段“鸿雪因缘”,对这块土地影响之深,至今人们仍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东坡离开海南时,写下著名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手迹《黄州寒食帖》系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纸本,25 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原属圆明园收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里展出的是复制品,很逼真了。 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黄州寒食诗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历代鉴赏家均对《寒食帖》推崇备至,称道这是一篇旷世神品。乾隆帝亲自题“雪堂余韵”四字于卷首。
菲雪han: 很好的地方, 你的脚为什么老是在不应该出现的地方出现
2018-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