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麦秀国家森林公园向西7公里,便能抵达扎毛乡立仓村。这里是我们用午餐的地方,也是即将以藏家乐生活体验、牧区草原观光等多种旅游形态迎接八方来客的淳朴藏家村落。

从麦秀林场抵达立仓村,驾车需20分钟左右的时间。途径扎毛水库,左手边是山清水秀的壮丽景色,右手边是悬崖峭壁和滚到公路上的山石,这不仅让我想起从四川广元到九寨沟途中白水江岸边的风光。不期而遇的美景,总是让人格外感动!

不同的是,这里每走上一段,就会看见一座经幡塔。

我们用餐的地点,就在立仓村村口的河岸上。这条不知名的河流,却是当地孩子们的水上乐园。我们用餐时,还见到很多周边的游客来到这里漂流。

原本,我们计划是在这样的帐篷中用餐,真实地感受到藏民的生活方式。但由于人数太多,没能如愿以偿。

搅拌成渣后(下手捏完实在下不了口了),再配上一杯酥油茶,这几乎是牧区藏民家中每日必备的饮食。

蕨麻米饭,这是我们的第二道主食。据说蕨麻具有较高的医疗和营养价值,可以健胃补脾、生津止渴、益气补血,故藏医称其为卓老沙僧,常以其入药。用酥油搅拌蒸出的米饭,味道香浓,又有嚼劲,非常可口。只是,就着糌粑吃米饭,有点儿......噎得慌!第三道、第四道主食(发面糕点和画卷我就不拍了,怕你们看着渴!)

最下饭的,当属这碗烩菜了。扎实的羊肉、配上木耳和青菜,裹挟着浓汤一起下肚,终于把之前的糌粑给顺下去了。因为红色的棚顶反光,所以照片有些偏色。

依旧是大块的手抓羊肉。每人一把尖刀,来,是爷们就甩开腮帮子颠开大牙,可劲儿造吧!

第五道主食,羊肉包子。看着晶莹光润的小包子,以为咬一口会满嘴流油。可是我们藏民就是这样实在,里面的羊肉馅已经用力攒成不能再实撑的结实肉丸,一口咬下去,感觉吃了半只羊。这里包的不是羊肉馅,而是捏实了的狮子头啊!

牦牛酸奶。一大波主食和羊肉下肚之后,必须来两碗这个消化消化食。不加糖,这酸爽......

来张合照吧!我们着实被这不能再实在的藏餐给撑到了,感觉每个人都散发着羊肉味!

路边的藏民在朝我们微笑,忍不住在不打呼的情况下抓拍一张她们最真实的笑容!

这头牦牛,每日在这棵神树下游走冥想,也似乎有了灵性。它厌烦了我们吵闹和打扰,径直走向马路对面的寺院。

信仰!与树语! 这两张照片连起来看,怎么有种牦牛化身男子,为我们西行取经增加一集故事的感觉呢?

在村落墙上,如果看到这样的牌匾,便可以知道这里有藏家乐的旅游项目,扎毛神树代表位置,而夏吾拉观是藏家的名字。

煨桑炉。开始我还以为这是藏民家中的灶台,后来得知,这是煨桑炉。在藏族地区,几乎每家每户都备有桑炉(或者院子中央,或者在屋顶依山处),每逢藏历新年,人们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煨桑祭神。他们素以第一个去煨桑的人为荣,后来的人只是在已经燃起的煨桑堆上加松枝、柏枝、桑面(糍粑)等物,顺便献酒洒浆,跪拜叩首,添嘛呢箭杆。据说在煨桑的过程中产生的烟雾,不仅使凡人有舒适感,也会让山神十分高兴。桑烟可以直达上天神住的地方,它可将人间的美味传递上去,使诸神欢喜,保佑世间凡人事事如愿,平安幸福。因而信徒们以此作为祈福的一种形式,希望神会降福于敬奉它的人们。

进入藏家乐的藏民家中,庭院里干净、现代、舒适。来这里体验藏民生活的游客,想必不会因为住宿条件艰辛而望而却步了。

青海藏民家中的建筑,有“外不见木、内不见土”的特点。从外观上看,都是土墙或砖墙。而屋子里面,都是这样的木制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