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半部在浙江。人文初祖黄帝在缙云仙都山铸鼎乘龙,东夷首领舜帝为避位逃至上虞,大禹在会稽会盟神话。 《越绝书》和《吴越春秋》,被称为最早的地方志书,也被认为是历史小说的雏形。东汉初年,王充著《论衡》,发出了唯物求真之思想先声。 晋室南迁后,大量名士移居浙江,形成了任情自然、张扬个性的"魏晋风度",诞生了以谢灵运和吴均为代表的山水文学,推动了南朝文风的转变。 沈约和孔稚珪拓展了文学声韵的形式之美,在诗歌和骈文两个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干宝的《搜神记》、东阳无疑的《齐谐记》,是志怪小说的集大成之作。 两宋词坛上,浙江人才辈出,涌现了北宋的张先、周邦彦,海宁的朱淑真。南宋后期的周密、王沂孙、张炎被后人称作宋末词坛三鼎甲。 宋人常抱经时济世之怀,重哲思,尚理趣。寄情林泉, 旷达超然,化俗为雅,改革词风,还开创了独树一帜的市井文学。 宋元时期文言笔记大盛,如沈括的《梦溪笔谈》、灌园耐得翁的《西湖老人繁胜录》、吴自牧的《梦粱录》、周密的《武林旧事》等,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生动的社会史料。 白话小说应运而生,标志着通俗文学的兴起, 南戏形成于南宋初年,发轫于永嘉(温州),杭州成为全国戏剧创作和演出中心。明代戏曲"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弋阳腔"四大声腔,浙江占其二。 入元以后,以赵孟頫、杨维桢为代表的文人延续了浙江诗文在全国的影响力,而逐渐成熟的话本、杂剧、南戏等通俗文学异军突起。元代散曲作家徐再思与号酸斋的贯云石合称"酸甜乐府"。“曲中李杜”乔吉晚年寓居杭州,啸傲山水。 明清时期,两浙文风鼎盛。义利并重的浙东学派、知行合一的阳明心学开启浙江文化的新篇章,诗文词赋名家辈出,戏曲小说佳作纷呈。群星闪耀,交相辉映;高山流水,余响不绝。 宋濂、刘基为代表的浙东文人在元末明初主持文坛。茅坤参与的"唐宋派"是对诗文复古运动的的批判与反拨。 明代,杭州成为明清通俗小说的创作和出版中心。小说家罗贯中、施耐庵、瞿佑、戏曲家洪昇、南戏理论家徐渭、标举"性灵"的袁枚等,都曾活跃在杭州。 晚明,含蓄隽永的小品文蔚然成风,张岱的遗民小品、祁彪佳的日记小品,王思任的游记小品,都别具匠心。 李渔集小说家、剧作家和理论家、生活美学家于一身。 清代的浙江文学引领风骚,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西词派"带动了清词中兴,厉鹗则高倡宋诗,袁枚则主张"诗写性情",开创"性灵派",前后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