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起先去拜访成吉思汗陵,本地人都叫成陵,需要说明的是成吉思汗陵现在有两个。一个是新修出来的成吉思汗陵旅游景区,门票120元,除了那个新修出来的景点之外什么都不包;另外一个是原先的成吉思汗衣冠冢,由达尔扈特人一直守护,门票150元,包含马术表演及鄂尔多斯婚俗表演。强烈建议去成吉思汗衣冠冢。 门口停车只要进场就收10元钱,但是这10元钱能停一整天,所以收据一定要留好,等看完马术和婚礼表演回来时只需要出示停车收据就不用再交钱了。

据成吉思汗陵官网显示,现在门票政策改成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陵旅游景区的套票了,旺季180元/淡季150元,而马术和鄂尔多斯婚俗表演需要单独购票,票价180元。

进入成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雄伟的成吉思汗雕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说起成吉思汗,这故事可以讲三天三夜,这里咱们先说成陵。 首先,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最后到底葬在哪里,至今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有人说是在六盘山,有人说是在阿尔寨附近,也有说是在今天的俄罗斯境内。总之,众说纷纭,但当时蒙古的密葬方式非常严格,所有参与埋葬工作的人员最后也必须自缢。而且对于埋葬的地点、细节等完全不做任何记载,是绝对保密的。

所以,这座成吉思汗陵里所供奉的衣冠冢就更加珍贵,因为过去蒙古人将死之时,旁人会放一撮驼毛在其口中,等人故去,这一撮驼毛就能摄入死者的魂魄。游牧民族总是在四处游走,这一小撮驼毛也更方便携带。成吉思汗当年临终时口中所衔的驼毛,就一直供奉在这座衣冠冢内。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大汗的真身到底葬在哪里,能否被找得到,已经不重要了,在蒙古人的信仰中,这驼毛很大程度上就代表了他的灵魂。 所以有很多蒙族人专门来成陵里面拜祭。

大殿分为四个殿,正殿供奉有成吉思汗雕像,中间的后殿也叫寝宫,安放着三顶蒙古灵包,供有成吉思汗衣冠冢及驼毛,以及两位妻子的灵柩。这里还藏有一幅大汗全家福的画像,现在后殿的墙上有这幅画的复制品。左殿里三顶蒙古包供奉的是成吉思汗用过的弓箭、马鞍和圣奶桶,右殿里两顶蒙古包供奉的是成吉思汗坐骑神驹的金像,记录成吉思汗大事件和蒙古生活习俗的书籍。这八顶白色蒙古包就是成吉思汗八白室的后身。曾经忽必烈从蒙古各部指派了五百户人家——达尔扈特人(意为背负神圣使命的人),他们免交税负免服兵役,担任日夜守护成吉思汗八白室和祭祀的重任,时至今日近800年,无论朝代更替还是八白室的迁徙,他们都在一丝不苟的恪守自己的使命。

大殿西边是苏力德祭坛,这里供奉的是“黑纛”(音同‘道’,蒙语发音为‘哈拉苏力德’),由一把主苏力德和四把陪苏力德组成。 “纛”在蒙语中叫“苏力德”,是旗、徽的意思,据传是上天赐给成吉思汗的神矛。而“黑纛”与“白纛”、“花纛”一起,是自成吉思汗时期就开始祭拜的圣物,也是他建立大蒙古国的三大组成部分。纛上面的缨子是由九九八十一匹公马的马鬃制成。黑纛的缨子是黑色的,代表战无不胜的军队、所向披靡的战神,象征勇敢无畏。白纛的缨子是白色的,有点像是国徽,代表政权象征和平。花纛是黑白相间,主要代表“黄金家族”。当时的高层统治阶级,必须是“黄金家族”的成员才可以,说通俗点就是要“黄亲国戚,血脉纯正”才行。

马和蒙古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蒙古人视马为神灵、保护神,有供奉“溜圆白骏”的习俗。“溜圆白骏”指眼睛乌黑、蹄子漆黑,全身纯白泛粉闪光,无杂毛的马,不能被骑,也不能受到任何牲畜的干扰。在成吉思汗陵旁边就有几匹精心挑出的神马,可见马在蒙古人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大殿东边是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展览馆,展示着近800年来祭祀成吉思汗时所用的相关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