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过年那阵子,香啊!知音桥算是月湖的一座标志性建筑了。这个是清真羊肉丸子,我们当然习惯叫它圆子
江湖那么大,还不能将脚步停下。 引用一首诗:“沔水空闻却月城,可嗤黄祖谩虚名。早知所守无长策,好惜人才用祢衡”,杀祢衡的是黄祖,守却月城的也是黄祖。月湖因汉水改道而得成,因却月城而得名。 刚才提到了月湖桥,它是跨汉水连接汉口和汉阳的一座桥,临月湖畔。
月湖桥上三回头是有风险的,洒水车一来,那是避无可避。
汉口这一边有一个肉类批发市场。我过桥的时候都会往这头瞅上几眼。
特别是过年那阵子,香啊!这个是清真羊肉丸子,我们当然习惯叫它圆子。
这次先放下汉口不说,继续往汉阳走。 过月湖桥后来到的是月湖的西畔。
湖的南面有一座狭长的小山,名梅子山。梅子山南和琴台大道之间有林荫一片。
冬日,还有些青黄不接。
但还是能寻到别样的色彩。
那就是梅子山,好似手捧江湖。
冬日的梅子山则是若隐若现。
让人误以为山水天路都连成了一片。
关于梅子山的记载并不多,只知道上面有清代的摩崖。现在这一代驻扎了部队,贸然探访就不太合适了。
梅子山北和月湖南有一条小路直通到底。
一直以来我都分不清琴台大剧院和琴台音乐厅。
贴着山脚的围墙,还能看到遗留的碉堡。
三三两两的,还能发现采藕带的人。管理处是禁止这种行为的,但很难禁住,不如规范一下这种行为,主要还是安全第一。
这就是藕带,里面还夹杂了几只小龙虾。这个收成只能算一般,收成好的能装大半袋。当然这个胜在荤素搭配。藕带也算常见,但我相信有些人不一定吃过。这个东西还得吃酸的,炒酸辣的或者腌制泡菜,都十分爽口。
过梅子山,月湖南以湖光之色为主。
夏则清凉。
冬则哀伤。
一发似不可收。
一收似不可回。
差不多六月中下旬,莲花开始陆续开放。
似乎快要将整个湖面藏下。
思思盼盼似不舍离家。
连绿草也露出了点点惊讶。
就算天空也不愿抛下。
只为深埋其间一朵仙葩。
实际上这是深入湖中的一块小小半岛。
无论冬还是夏,它都是鸟的天堂
能遇到这种规模的群舞只能靠运气了。
偶尔也能近距离地发现这么一只。
就当它是天边的一片云好了。
就当他是树上的孩子好了。
树还不一定长得过草。
只有夏天才能各撑一片天地。
岁月更替,是不是该哭泣?
岁月更替,又是一个夏季。
过了这片“广袤”的林湖区,景物开始变得精巧起来。这个蝴蝶博物馆就不太起眼,里面却有着不少精彩。
亭台楼阁开始出现。
这样的雪在近年来已经算是比较大的了。
舟边是湖岸,岸边绿漫漫。
小船应该不仅仅是装饰,还是用来清理这片水华的。
好像地毯被卷走一样。
然后又打上了一层亚光。
虽然看起来还挺入目的,不过要及时清理,无法长时间驻留。
起初还以为是水葫芦,不过水葫芦不至于能结几朵莲花吧。
每个亭子里的剧目还不一样:有的是现场二胡伴京戏,有的直接上大功率播放器。
这里已经稍稍远离了月湖主体,穿行在丛中步道的人反而更多了。
洒落一地的是合欢花,花语是阖家欢乐。
辨认花卉的话,我就比较茫然了。
只能看个热闹了。
还好不是湖里消失的那一艘。
这个只能叫它水上花了。
知音桥算是月湖的一座标志性建筑了。
就从这里开始,完整进入冬季吧。 武汉的雪越来越少,越来越小。持续的时间不长,褪去的时间很短。
像这样的覆盖厚度,我觉得是近几年算是不小的雪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在它褪去之前,你还没发现并站稳了脚跟。
看来我还是来晚了一些,地上已经留下了别人的脚印。
台阶上已经铺上了金黄的草甸。
还好没人有兴致将扶栏上的积雪一溜抹除。
让我想想,前方伸出两根手指的是琴台大剧院。
与之相对的是琴台音乐厅。
这两大建筑当时都创造了不少记录。不过说实话,我是不太喜欢这种风格和材质的。
无论冬夏,都少不了垂钓的人们。
左院右厅。
这条廊道曲曲折折蔓延在湖面当中。
如今龟山西和月湖东的鹦鹉大道常年施工,这条路已经成了行人的必经之路。
习惯性地往右瞄上一眼。
也许下一眼一切就变了。
我总是觉得梅子山应该能多发掘一些东西出来。
月湖的面貌虽说比以往大有改观,但梅子山总还是没有完全融入其中。
我的想象中,龟山走三国路线,昔日的兴国寺完全可以复刻到梅子山上。
前方的凤凰广场早就被占领了。
已经开始散场的散场,打包的打包。
赶紧找找哪儿还能下手的。
大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