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的索道终点,竟然还有一位工作人员准备陪同我们游览灯影峡。唐僧骑在马上,双手合十,信念坚定
这时已过15:00,我们从杨家溪码头再次坐上摆渡游船,首先来到了最远端的龙进溪码头。这里迎接我们的是一片吊脚楼,下船后在土家族小吃的包围中,来到了龙进溪的下游。一片碧水的溪口,镶着青瓦的长廊石桥掩映在摇曳的枝叶中,一条乌蓬帆船静泊在波光粼粼的溪水上,船头打着油纸伞的红衫阿妹正在聆听岸边阿哥悠扬的笛声……虽然知道这是景区特意的布置,但古朴、恬静、安宁的氛围不免令人有种置身乡林,感受野趣的纯静之感。沿着溪流边的木栈道往里走,水绕山环、谷幽崖峭;斜阳草树、细竹苍翠;小船悠然、渔网吊影;水车咿呀、鸭鹅嬉戏……溪边人家依山傍水 ,待嫁阿妹闺阁上妆,林间小猴相互争食,茅亭清音飘荡耳畔……好似置身世外桃源。


























溪流尽头,水声渐大,一组瀑布(黄龙瀑)跃然眼前,令人惊喜之中顿生亲水的冲动,而我则举起相机为这首林间交响的华彩乐章留下生动影像:一组似扇倾泻而下,一组似绢缠缠绵绵;一段似帘朦朦胧胧,一段似纱半遮半掩;谷中声如钟,石边声似磬,烟雨如雾霭,如画亦 如诗。

当我们再次回到龙进溪码头,时间已经不早了,等摆渡游船的时间又超出了预期,虽然我们当晚住在景区不必太赶,但答应天晨坐的索道不一定会等我们。码头的工作人员听说后主动用对讲机联系索道站,确认仍在工作,我们放心的坐上游船准备驶往索道码头。

船行过半,我看见北岸石壁有一块巨石,按图索骥就是中华第一神牌——石令牌。石牌背后不远处的山顶有三块风化石和一棵小树,逆光中的剪影酷似《西游记》里师徒四人取经的形象。仔细看去,最前面的孙悟空步履轻盈,回首招呼;紧随后面的猪八戒体态肥硕,气喘吁吁;唐僧骑在马上,双手合十,信念坚定;最后面的沙悟净,始终是兢兢业业,肩挑重担,而那座亭子就像指引他们西天取经前行的灯塔。

正看得入神,我突然大叫一声:“不好!”不是发现了妖怪,而是发现山中的索道已经停了,我不无遗憾的决定从就近的码头下船,准备步行上山。船上和码头的工作人员十分负责,问清楚我们当晚住在景区灯影峡宾馆才让我们登岸;景区内的工作人员十分热心,得知我们没赶上索道,主动与索道码头联系。当我们被告知可以乘坐索道上山的信息,感激的同时更加兴奋,一路小跑赶到了索道码头购票。索道起点,等我们的竟然是一位山东老乡;山上的索道终点,竟然还有一位工作人员准备陪同我们游览灯影峡。

在山顶,我们近距离看到了那块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石”的灯影石,也就是最负盛名的是沙僧石,它矗立在悬崖绝壁之巅,呈蘑菇状。再看旁边的其他石头,才发现刚才在江中游船上看到的师徒四人是最具形神兼备的视角。

热心的工作人员在这里帮我们拍摄了“全家福”照片,随后带我们绕过灯影石来到了观景台。在这里,我们第三次看到了石牌要塞前的“三峡第一湾”——明月湾,不同的是近前一座奇峰拔地而起,峰顶一亭名曰:“邀月亭”,名字也许是由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意而来,但形态更似举杯伸出的手臂,峡湾、急流、美酒、豪情一起构成了“会须一饮三百杯”、“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诗意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