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古称水寨,唐称高亭。南宋时,为防御毗舍耶国(今菲律宾群岛)海寇入侵,朝廷因此建立了“永宁水寨”,取义“永保安宁”。据《泉州府志》记载,永宁卫城“东西长二百九十五丈,南北宽二百零七丈,周八百七十五丈,基广一丈五尺,高二丈一尺... ...” 立足于永宁卫城高楼上可见远处的黄金海岸,即使岸边高楼平地起,还是能够感受到当年守卫在卫城上的将士门守卫一方土地安宁、居高临下的魄力。

在永宁卫城墙下看到了一支练武的小朋友,联想起了中华武术文化。泉州民间是将舞狮与武术融为一体的,泉州也是南少林武术的发祥地之一。据言,泉州南少林寺自宋代到清初三次被焚,均与少林寺僧参与朝廷斗争有关。因此,不少武僧因此隐匿于山林,只在国泰民安之时下山招取学徒以保一派武艺流传。后来的很多舞狮又是与武术离不开的,我们在电视剧《少年黄飞鸿》、《少年方世玉》中不乏借舞狮而在木桩上拼胜负,这个实则是“南狮”文化之一,谓之“武狮”或者“杀狮”。武狮常以踩球、扑跳、奔跑、腾空、叠罗汉等等动作表现狮子威武、勇猛的形象。武狮中泉州永春的“杀狮”为闻名天下,根据武艺高低分为“乌狮”、“青狮”和“青狮白目眉”等几个等级,尤以后者为最强。

【卫城的入口】此处有讲究:入口上方可见一凹槽,此为敌人火攻,可从此处倾水以灭火;上方三个凹槽,以箭攻。石头堆砌的城墙,古往今来守护一方。夕阳照耀下,回忆起过往几多威武豪壮!城墙上的道路,旧时该是有无数将士站在这个城墙上,时时守护着身后的家乡。因为,台风刚过,这里的建筑需要略微修缮。百年来,永宁卫历经多少战火,而今仍在,立于城墙之上,方感受到当年将士的挥泪洒血无数。泉州历来为滨海的重要海港城市,交通的便利使得各国文化交融,融汇了中原文化、古闽越文化和海外文化,屋檐上的雕饰也常能看出一个区域的建筑文化。

步入卫城内,是卫城古街。在福建,“金包银”不止是一道美食。在永宁卫城可以看到金砖包裹着白色石子的墙垣。泉州因临海,对外交流甚广。城内的建筑多于各国建筑元素融合,形成泉州特有的建筑风貌,抬头可见一斑,门楣上绘着代表西方文化的图腾也融合了中华文化的标志。

中国的建筑特色藏在民间,也藏在庙宇的建筑当中。几多朝代以来,历代帝王对于圣者、对于佛教文化都极为推崇,建造或者修缮地方或者都城的寺庙尤为显著。历来的建筑师在通晓建筑知识的同时,需要迎合当时的潮流,在寺庙中融入代表民意的图腾、标志,寄托着整个地域对于平安、祥和的企盼,例如图下小朋友身后的狮子、腾龙的图案,屋檐上的凤凰、飞龙等等。古时有言:花开富贵,庙宇中仍非常生动着绘制着斑斓的花鸟图案。庙宇屋檐下红砖墙上装饰着类似祥云的图案,在阳光照耀下,建筑的色彩与材料的艳丽尤显得建筑的丰富。这样的装饰常用鲜艳夺目的陶塑、嵌瓷、琉璃,似的单调的墙面有着别样的观赏效果,又彰显着庙宇的庄重和与众不同。

【城隍庙】原意是“城墙”与“护城河”的意思,后来演变为城池的守护神。经历代发展,城隍也成为宗教文化中崇祀的重要神祗之一,先生说只有忠诚良将、孝子贤孙、名臣英雄方能成为城隍,守护一方城池。【门楣上的算盘】 是一块与众不同的算盘,只有九串算盘珠子,取义“九五之尊”。 九的尽头又回到了零的初始状态,馆长说其用意教导我们——知足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