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书包,拿起相机,带着一身的尘土出来先看看李家山,第一眼看到李家山,甚是兴奋,确实的,窑洞自己是见过的,但李家山的窑洞还是第一次见。 以下是摘自百度上李家山简介: 《李氏宗谱簿》载:“始祖李端,明成化年间(1465—— 1487),由临县上西坡村迁往临县招贤都三甲李家山村。” 李氏家族经世代繁衍,到清中叶已成大户。时值碛口商阜繁荣,李家也插足于商业。据(宗谱)与口碑资料佐证,时李家山有东西两大财主,东财主李登祥,人称祥财主,在碛口开的“德合店”、“万盛永”;西财主李德峰,在碛口开的“三和厚”。此两家财路亨通、日进斗银,在碛口可以与西湾村陈氏比富。 东财主家在凤身上修建,西财主家在凤的右翼上修建,凤的左翼依然是旧村。东西财主好象在暗暗较量,在几百米约 40度的高山坡上,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依山就势,高下叠置,从沟到顶,多达九层,其造型不同,风格殊异。 李家山村的建筑均以水磨砖对缝砌筑,砖、木、石雕及精美匾额比比皆是。建筑形式多以砖拱顶(窑洞 )明柱厦檐四合院为主,且依山坐楼。侧房、马棚多为一泼水和双泼水硬山顶瓦房。街道高高低低,用条石砌棱,用块石铺面。水路布局合理,沟心卷洞,送出村外。

李银兰家,这次住的地方,50元,含晚餐、早餐。

精致的门楼

先到这里。 写游记是件比较耗费精力的事,又不能草草了事,那样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各位看客。 第一天入住李家山是很明智的,第一眼看到李家山的窑洞,很是兴奋,立即掏出手机拍照发微信给爱人一起分享。 李家山的窑洞有别于其它地方的窑洞,就如同大画家吴冠中所说,这样的窑洞,世界上找不出第二家。 窑洞的建设在当时肯定是有计划,有规模的进行。非个体所为。且起步就是高标准。

晚上吃饭,六个不同地方的游客聚在一起,也是有缘啊。其中有包头来的夫妻(摄影爱好者),广东来的夫妻,四川的背包客加上我,六人一桌,吃着李银兰家的家常便饭,其乐融融,随便聊聊天,天南海北的,这就是真真的生活!和摄影爱好者约好,明天5点30出发,去对面的山上拍晨光中的李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