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清代康熙乾隆时期就形成的“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上园林群,融南方之秀与北方之雄于一体,也是我此次江苏行最喜欢和最难忘的一个地方。 “瘦西湖”的“瘦”字用的格外好,在清初就有了瘦西湖这个名字,大概是因为其水道弯曲狭长。后来乾隆元年,钱塘诗人汪沅慕名来到扬州,饱览景色后,把扬州西湖和杭州西湖做了比较,扬州的西湖更纤细清秀,于是赋诗道:“春阳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那以后,瘦西湖这个名字也就名录于书,通行于世了。

瘦西湖的讲解器,也是感应类型的。因为瘦西湖很大,这上面很贴心的画了地图。一般逛完瘦西湖是2个多小时,我们在里面从下午3点呆到了快7点,舍不得出去。

从南大门进来的,先走了很长一段的路,右边就已经可以看到瘦西湖,湖中央是大片的荷花。坐船的这段路叫长堤春柳。

去的时候正值瘦西湖的荷花展,除了湖中央的荷花,道路两旁也依次摆着种在陶瓷盆里的荷花,在我看来都每一株都长得一模一样,但每一盆居然都是不同的品种,一路下来也没见重复。

顺着那条路一直走就到了徐园,原为军阀徐宝山的私人院子。两个字是不同字体,“徐”是行书,“园”是草书,这两个字的来历也是很有故事。 “园中有园”是瘦西湖的一大特色,徐园就像是一道屏风,使瘦西湖的序幕拉开,才开始进入高潮,穿过徐园,可以看到正厅听鹂馆,再走过小桥,就到了小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