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壮所城,戚继光抗倭撕杀声渐远】 蒲壮所城,一个很拗口的名字,如今我记住了它。记住了它宽厚的城墙,记住了它悲壮的战事。

虽然见过福建长汀、湖南吉首等地的军事古城堡,但那些毕竟在内地,而海边的军事城堡长啥样我是孤陋寡闻,因此一直抱着期待。 这次苍南之行,特地安排了去一趟马站镇。

蒲壮所城就在马站镇上,它是明代抗倭的军事基地,打击海盗的最前线,一面靠山,三面用石头砌成城墙,外凿一条护城溪,易守难攻,坚不可摧,曾经多次抵挡住了倭寇的进攻。

硝烟散去,城门洞开。

城头高耸,登临,上有迎阳楼,陈列着抗御倭寇的历史人物事迹。

俯瞰东门瓮城,方形,底部与右侧各开一扇城门,这是战时引狼入室、关门打狗用的,想必曾是杀声一片。

城墙上左右各有一棵百年大榕树,一雌一雄,是夫妻树还是兄弟树就无暇考证了,反正从外观上看过去树龄是爷爷的爷爷级。

灰褐色的城墙上爬着青草,那些石块结结实实,再屹立1000年也不倒。

靠城内一侧的城墙上嵌入了一排石块,组成了登墙的阶梯,古人的智慧真是了不得。

站在东门城楼上向远处望去,南门、西门历历在目。哪北门呢,有人妄断,北门年久已塌,其实,城墙依山势而筑,山呈龙形,而拟建北门的位置不巧处在龙头上,龙头能压着吗?!作为既是旅行达人,又是风水大师、历史学家的我,在此更正:从未有北门一说。 北门不建,岂不存在防守空穴吗?多虑了,北门靠山,形成了密不透风的卫城。重要的事情不说三遍。

在城头看远近人家,古宅大院尽显安详,早已嗅不到战争的火药味,眼前,几公里长的城墙将一个安详的镇子完全包裹在其内。妇人和孩子在城里行走,淡定而从容。

城下的石板路被鞋底磨成了镜面,城内街巷还是当年的模样,瓦当上的神兽,守护百年的安宁,而今已无执戈之士,留下的是满城的善良和淳朴,还有那因古老而模糊的传说...

我们走走停停,力图翻开古镇泛黄的书页,打捞出戚继光的抗倭故事。

南门相对于东、西门来说,似乎是个涵洞,想必是应急时才会打开此门。

西门的进城通道里,坐着一群安享晚年的居民,战争已离他们远去,留下的是太平盛世。

同样的瓮城,一样的瓮中捉鳖,如今进出的除了偶尔来的游人,便是三三两两出城种菜的土著。

倭寇已灭,卫城功能丧失,金戈铁马声便设为了静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