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十七房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但提到从这个宁波商贾家乡中走出的商业品牌,或许可以算是家喻户晓了。老凤祥银楼、英雄墨水的前身民生墨水厂、蝴蝶牌缝纫机等等知名品牌便是从这里走向中国乃至世界。或许这片宅子在岁月的蚕食中褪去了光鲜的外表,但诞生的那些商业奇迹,却依旧在这片土地上经久不息的生存着,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成了我们的消费习惯。

整个村落的肌理大体呈棋盘形,建筑的设计不仅汲取了江南水乡风格玲珑俊秀,又兼具了北方建筑的端庄大气,是江南现存保存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落之一。十七房建筑群主要由后堂楼、源茂房、鼎丰房、郑氏宗祠、典当房等五大单体建筑组成。宅上有街,街中有市,市中有店、有铺、有坊,这便是十七房最大的特色。宅外有环河,家家有埠头,“疏影横斜水清浅”的意境随处可见。

每一个合院单元都是自立门户的独立家庭,每一个院落都有许多门,院落之间互通门户。以三合院和四合院为建筑单元的郑氏十七房,显示出郑氏家族的财力和社会地位,宅内还遗留着乾隆年间成亲王亲笔题词“淇水烟波半含春色”的木刻手迹、清代牌楼石刻“圣旨”匾额等珍贵文物。

闲庭信步于郑氏十七房的院落中,不知不觉间仿佛梦回那曾经繁华的古村落,每一扇门里都在诉说着郑氏家族古老而又神秘的过去。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记录着这里千百年来有过的喜怒哀乐,都倾诉着每家每户发生过的悲欢离合。微风拂过,“佛迹湖”上又起了波纹,不知曾经那些湖边洗衣淘米的族中女人们,当时是否也在这微风中看柳树摇曳身姿,听燕子归巢哺雏,嬉笑着,等待着,憧憬着。

养正庐也叫做“童蒙书院”,坐落于建筑群的西部,是郑氏家族为家族子孙及邻里孩童设立的启蒙教育私塾,郑氏家族对后代教育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现今的养正庐早已失去了私塾的公用,开辟为一个专门讲述十七房女性相关内容的地方。通过介绍中国古代传统望族的道德规范,展示女红的一些基本知识,揭示出十七房女性祠堂设立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她们是古代女性的楷模,在这里设立了洽礼堂这个专门为女性准备的宗祠。

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女性是不允许进入祠堂的,无论是她们自己还是祭奠她们的祖先。直到清代,一些开明的大户人家为了解决女性思念亲人祭奠先祖的愿望,便首先开设了女祠这一专供女性活动的宗教场所,郑氏十七房的女祠便开此先河,这几乎是江南地区最早出现的男女平等的理念,为社会进步之先行者。十七房的洽礼堂是由族中女性自主出资修建的,洽礼堂也是首个允许女性进入并能够参与宗族大事的祠堂,在祠堂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模式上与其他祠堂也并无二致,郑氏家族超前的男女平等关系和尊重女性的文化传统也许就是这个家族长盛不衰的内在基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