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广场西北角的黑鹰之家继续西行就是小城区最著名的街道聂鲁达街Nerudova ulice),它也是“皇家之路”的一部分,通往山上的城堡。这里最早曾叫马刺街( Ostruhová),为1267年奥托卡二世时期修建。捷克十九世纪小说家、诗人和记者扬• Ÿ聂鲁达(Jan Neruda,1834-1891)曾居住于此,并写下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小城故事》,后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条街道。这条街上的大部分建筑为17-19世纪重建,当时以浮雕或壁画作为房屋标志,相当于今天的门牌号。

这条街上的大部分建筑为17-19世纪重建,当时以浮雕或壁画作为房屋标志,相当于今天的门牌号。

意大利大使馆,以前为克罗法特斯基宫( Kolovratský palác),建于1721年。门口的雕塑为马蒂亚斯 Ÿ•布劳恩的作品。

日本大使馆

此外还有驴和摇篮之屋(建于1706年)、金车轮之屋(建于1790年)、七蟑螂之屋(建于1723年)、红狮之屋(建于1726年)、绿龙虾之屋(建于1734年)、绿鹿之屋(建于1819年)。

每幢建筑都有一蓝一红两个门牌,它们分属于两种编号机制。红门牌为老编号,首次编制于1770年玛利亚•特蕾西亚(Marie Terezie,1717--1780)统治时期,采用普鲁士门牌编制法,一般从街口开始顺时针(少数为逆时针)至街道尽头绕一圈再回到街口,按自然数顺序排列,以后出现新建筑则继续分配后面的号码。1805-1815年进行过一次大规模重排。以前老建筑翻新重建时还可以沿用原号牌,2000年颁布的法令规定以后在老建筑地块上重建的新建筑不再重复使用过去的编号。按照这种方法,1805-1815年以前的建筑均按位置顺序编号,1815年以后的建筑则按建造时间先后,越新的建筑号码越大。

今天老婆穿的花裙子和聂鲁达街上的这些彩色房子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