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谅有历史癖的我。 要说起黔东南的历史,得从苗人的迁徙说起。 澳大利亚人类学家格迪斯,在《山地民族》书上说: “世界上有三个苦难深重的民族:那就是苗族、犹太人、吉普赛人。” 作为一个族种,一个部落的存在, 史载的苗族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华五千年前。 当时的苗族部落居住在直米力, 即今河北一带平原上,过着富饶的生活。 在距今五千多年前,黄帝率军侵犯当时苗族的直米力城, 苗人奋力抵抗,血战了许多回合, 蚩尤带领的几乎所有精锐部队与黄帝的炎黄部落在逐鹿大战, 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逐鹿中原大战。 也是这场战争,苗族的祖先蚩尤战败被杀, 其部落被迫举族从当时的中原之中心直米米力向南。 可是,自蚩尤战败后的第一次迁徙并未结束。 秦吞巴并蜀灭楚,苗人不肯投降,避入深山峡谷中,与鸟兽处; 秦汉至堂宋时期,封建王朝多次出兵, 苗人们的茅棚一次次被烧毁,他们的亲人一次次遭到杀戮; 为了生存,继续迁徙,有一部分苗人来到了贵州东南部的雷公山脚下。

说来也奇怪,不仅苗人迁徙而来,很多少数民族居于此地。 查了一下资料,黔东南地区涵盖33个民族。 关于这片土地的落后,在我印象中也就有了鸡和蛋的混淆。 到底是因为少数民族世居在此, 还是因为贵州的地理环境导致,多民族迁徙而来,也就弄不清楚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落后更是一种原生态,是一种稀缺资源, 在国家快速发展的今天,更显得弥足珍贵。 这也是我深爱于此的原因吧, 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连同这寨子里的男女老少, 他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 仿佛都有着历史的烙印,从未改变。 都好似一张张历史课本中的插图,生动的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