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呼唤内心最深处的朴素》中提到的 西江千户苗寨 攻略
...人的社会生活戚戚相关,不可分割, 侗族的各种民歌,特别是侗族大歌,便成了他们久唱不衰的一首古歌
此行也有一个遗憾,或许遗憾就是酝酿下一次旅行的开始。 由于黔东南地区遭遇百年不遇大水,很多寨子都被洪水冲了, 一些景点甚至关门整治,于是错过了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 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 贵州从江县小黄村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 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错过了非遗,但是还好,在进侗寨的时候, 人们还是用原生态的歌舞迎接了我们。 “饭养身,歌养心,”这是侗家人常说的一句话, 也就是说,他们把“歌”看成是与“饭”同样重要的事。 侗家人把歌当作精神食粮,用它来陶冶心灵和情操。 侗族人民视歌为宝,认为歌就是知识,就是文化,谁掌握的歌多,谁就是有知识的人。 在侗族地区,歌师是被社会所公认的最有知识、最懂道理的人,因而很受侗人的尊重。 于是他们世代都爱歌、学歌、唱歌,以歌为乐,以“会唱歌、会歌多”为荣, 用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用歌来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 歌与侗家人的社会生活戚戚相关,不可分割, 侗族的各种民歌,特别是侗族大歌,便成了他们久唱不衰的一首古歌。








来自游记黔东南,呼唤内心最深处的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