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在赤水休整一天,4日赤水出发前往大同古镇。

大同古镇地处赤水市赤水河畔,贵州省遵义市明末、清初的川黔边境内由旱路而来的各种土特产、生熟药材均在此交货转,70年前此地繁荣达到顶点。当时码头上常常停泊着载满货物的商船。这些船多从下游运来布匹、花纱以及川黔两地所需洋广杂货,以及川黔边境内由旱路而来的各种土特产、生熟药材均在此交货转运。木材竹筏浮江而下时,半个河面都是楠竹。

从码头的规模就可以想见当时大同镇的繁荣,小镇渐渐成了盐商、货船补充供给、修理船帆的停靠点。正因如此,大同最出名的就是铁匠铺,旧船上用的铁钉、铁梢之类的小铁具成了大同主要的工业品。最繁荣时,不到300户人家的小镇上,竟开了六七十家打铁铺子,家家生意红火。老辈人说,那时大同很少有清静的时候,一天到晚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与拉风箱的呼呼声伴着船来船往贺喜吆喝,木材竹筏浮江东北重镇。

一进古镇,就是一个大型酒作坊,不只是古代遗留还是现代建造。

沿着古石板路前行,左边是缓缓流水的赤水河,右边是古韵十足的店家商铺和居民。

远望古镇码头

从这里左拐想到河岸就在古码头,继续前行依然是古街,只是两边都有房屋建筑。

在这个路口有一个平台,镇上的老人们聚在一起喝茶聊天。

我们继续沿古街前行,准备返回时再到码头仔细拍摄,

这里是古镇家庭服务中心 ,同时也是志愿者服务中心和游客服务中心,只是不是官方的,是古镇上一位大姐自愿服务的。当地电视台正在这里录制节目。

就是这位大姐

屋外一位志愿者在陪一位老人下象棋。

几个有特色的店铺招牌

看哪门槛有多古老!

几百年的老水井

走到观音庙,古街就算到底了。

从观音庙返回,拐向另一条古街。这是古街一户普通人家的堂屋。

堂屋主人坐在门口晒太阳

又返回到进来时走过的那条古街

从这个台阶上去,是大同古镇禹王宫。

禹王宫只剩下一个门洞

面对禹王宫的左侧民房院落墙头和房顶的植物,构成一幅绿野仙踪的画面。

一家竹艺店

再次回到码头路况,录制节目的工作人员还在,并对我们进行了采访。

采访结束聊天,电视台的小帅哥竟然与百合是老乡。

仔细参观拍摄古镇的古码头

天理良心一直约束着这里码头的公平交易

这些御碑都是乾隆皇帝所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