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悬崖之上,我就想象自己此时站在海景房的大阳台之上,望着远方的大海,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长岛的日出与日落哪个更值得一看?我的感觉是都值得,但日出得确定自己能承受住凌晨4点起床的痛苦。长岛六月份的日出时间大概凌晨4点半,住的地方离景区还是有点距离以至于不到凌晨四点就得起床,甚至来不及洗漱就得踩着自行车赶往景区观日点。唐大哥给我的建议是到望夫礁或是连接南北岛的跨海大桥上观日出,但又正好我还没有去望夫礁景区,于是很早就将望夫礁定位今日观日出的不二之选。 出门时天空已是微微发亮,倒是踩着自行车行驶在空无一车的公路上也不觉得害怕,但依然虫很多,多到稍微张嘴就能补充到丰富的蛋白质。幸好,望夫礁景区离我住的地方并不算远,骑自行车也就十五分钟便能到达。可天空好像不作美,一到海边才发现海平面上雾气蒙蒙一大片,心想这还有个毛线的日出啊!果然正中昨天唐大哥所言,他说先看看海边有没有雾气,有雾气日出怎么拍都徒劳。。。我觉都没睡多久就强忍着疲劳爬起来等日出,果不其然,太阳早已驶离海平面到半空中才隐隐约约显露出轮廓,这与想象之中太阳从海平面冉冉升起的场景未免也相差得太大了吧!爬到山上,在景区随便逛逛之后便骑上自行车前往北岛,准备到达长岛景区的最后一站——月牙湾。然而今天也是计划之外呆在长岛的最后一天。


一到海边雾气弥漫,瞬间没了雅兴。索性俯下身瞧瞧脚下的这些石子,大海将它们退上海滩总将还将把它们怀抱大海。


太阳虽然已经升起但依然羞涩的将自己的躯体躲藏在云层之中,仿佛还没有做好准备牵手东半球。 垂钓者也早已来到此,静静的坐在海边等待着新鲜的海鱼上钩,爱好钓鱼的他们无论白昼还是黑夜,只是想享受鱼鳔跳动的那一刻。



终于,太阳升到半空中才露出自己的身躯,开始大方的拥抱住整个东半球。




而垂钓者似乎并不关心日出的到来,一心只盯着水面上的鱼鳔。细长的鱼竿随着垂钓者手头的动作一上一下,垂钓技术娴熟的他难免也有让鱼逃走的一刻,鱼与垂钓者的故事每天都在次上演,对于垂钓者是一场喜剧,而对于鱼儿总是一场悲剧。或许有一天,垂钓者不再把钓上来的鱼儿当作美食,或许他会将每一条钓上来的鱼放回大海,享受的只是钓鱼的过程。


这块石头的造型更像烽火,烽火燃起,冲锋响起。

而一只海鸟的掠过难免为画面增添一丝生动色彩。

再往里走,所谓的“望夫礁”映入眼帘。 这尊岩石的造型,像不像古时的一位妇人,怀揣着执着的思夫之情站在海边等待出海丈夫的归来。 终化为一尊巨石。





此时的太阳已是冉冉升起。 不得不让我联想到小学时大课间经常做的那套广播体操“初生的太阳”,同学们站在空旷的操场无精打采扭动着身躯倒不像初生的太阳更像随风舞动的小草,而真正升起的太阳这样壮丽之景又怎能用广播体操来形容。



冉冉升起的太阳,高于岩石之上。 是的,日出胜景即将结束,东半球的夜也将结束,取而代之的是昼的开始。




岩石的纹理在阳光的承托下被勾勒得无与伦比。

在这个角度一拍,可否一种黄昏的感觉?只是这是清晨而已。

观景步梯之下便是“万丈”之崖,这才是北方海岛应有的面貌,要是换成人造沙滩还有些不习惯。

站在悬崖之上,我就想象自己此时站在海景房的大阳台之上,望着远方的大海,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新修的观景步梯,直插悬崖之上。

远处的跨海大桥,承载着南北二岛人民沟通的桥梁。






正所谓早起的鸟儿有虫吃,鸟儿可不想睡懒觉。这不,天一亮便开始一天的觅食工作,累了就停在岩石之上抖动着羽毛,顺便学着人类抬头望望这风景如画般的大海,渴望成为一只有思想学会享受生活的平凡之鸟。


在海水侵蚀的作用之下,岩石的纹理每一尊都那么耐人寻味,这究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是大海的精工细作?以及,是用了多少年才将这尊岩石雕刻出如此层次分明的纹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