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来到今天的第一站-应县木塔。其实这个地方在今年从宁夏回来时也曾路过,结果早上把车停在步行街,吃过早饭,两边竟然被石墩挡死,车开不出去了,转悠几圈无路可走,多亏问了饭店老板娘,才从木塔围墙边的小路脱困。 这次是有备而来,把车停在景区的停车场后。到景区售票处换了从网上订购的50元门票(原价60元),进了景区。

应县木塔位于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学名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是我国现存最高大和最久远的木塔,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的楼阁塔式建筑。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正在申遗当中。

木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 目前正在对木塔底层基座进行加固处理。

据当地导游讲,由于木塔结构复杂,每层基座的木梁都是相互锁死,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更换几乎不可能。在战乱年代曾经被炮火击中,发生倾斜。解放后有过多次修缮,但对外从不敢说是修复,而一直叫做维护。可见工艺的复杂和精湛。

木塔自建成后,历代名人挂匾题联,寓意深刻,笔力遒劲,为木塔增色不少。其中: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率军北伐,驻宿应州,登城玩赏时亲题“峻极神功”;明武宗朱厚照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督大军在阳和(山西阳高县)、应州一带击败入塞的鞑靼小王子,登木塔宴请有功将官时,题“天下奇观”。塔内现存明、清及民国匾、联 54 块。对联也有上乘之作,如“拔地擎天四面云山拱一柱,乘风步月万家烟火接云霄”;“点检透云霞西望雁门丹岫小,玲珑侵碧汉南瞻龙首翠峰低”。

重修过的寺院。该寺院建于辽代,时间早于木塔。辽代这里香火旺盛,寺院密集。而目前只有木塔尚存,其余都为新建或重建。

导游曾经讲过这三尊佛像的来历,只记得此类造型现在只有在山西雁门关外还偶能见到。现在见到的是仿制品。

木塔共用了54种不同形制的斗拱,其种类之多可谓中国古建筑的斗拱结构集大成者,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人们参观木塔时就可看见木塔内外檐下的各式斗拱,一睹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标志性构件之风采。 山西各种古迹众多,多年前就已经到过不少地方,而应县木塔却因种种原因未能亲临,这次专程到此来欣赏这座古老又特殊的木塔也算是了却了我多年的心愿吧。